当前,包括上海、深圳、南京、兰州在内的不少城市都对“外摆经济”予以适度松绑,作为消费新场景,代表着城市烟火气的市集摊点、商业外摆开始回归大众视野。为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银川在“外摆经济”松绑方面也不断做着“自选动作”,包括降低企业准入准营门槛和放宽“外摆经济”“夜经济”审批条件等,鼓足劲、下力气,助力城市烟火气回归。
就拿金凤区来说,截至目前该区已为96家商业体办理了外摆经营手续,批复了13个夜市的准入准营手续,并且变简单管理为贴心服务,在保住部分企业和群众饭碗的同时,也守护着市容秩序的“颜值”。前些天一则“平吉堡乳品厂为金凤区综合执法局送锦旗”的新闻就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据报道,平吉堡乳品厂近年因多重不利因素叠加,销售业绩不断下滑,于是尝试流动外摆经营,这一摆就慢慢有点乱了套。在日常巡检工作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金凤区综合执法局主动摸排调查辖区平吉堡酸奶销售车辆数量、销售地点、销售时间等情况,随后规划了100余处停靠销售点,通过规定经营地点、时间来实现安稳售卖,同时向企业宣传市容环境卫生相关知识,引导企业规范经营,严禁售卖车辆占用盲道、扰乱交通秩序。这样一来,销售车辆不再“你来我就跑、你走我再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既方便了市民,又保障了企业安全规范经营。
柔性执法、守住底线、保住通道、带旺人气,基于现实需求和思维转变,管理方已经意识到对“外摆经济”做减法其实就是为服务民生做加法,开始摈弃原本一刀切、“往死管”的治理思维,而是拿出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努力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处境,在“烟火气”与“秩序感”之间找到平衡点、融合点。由此可见,只要引导得当、疏堵结合,在“占道经营”“流动经营”领域是可以实现多赢的。如今,经济急需活跃、民生急需改善,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的方式也应当是有多种选项的,要想满足多维度的民生需求,就得拿出具有弹性、柔性的管理方法来,要敢于松绑、解套。当然,让“烟火气不呛人”还是必须坚守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管理方既要敢松绑还要会导航,引导“外摆经济”提升质量和品质。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随着新消费形态和经营形式的出现,“外摆经济”已经具有了新的时代与文化内涵,包括后备厢集市、非遗集市、网红市集等经营形态的出现已经能够说明,“外摆经济”正在告别以往扰乱交通、噪音扰民、污染环境等固有形象,开始呈现出年轻化、精致化、社交化等新特点。“放开”不等于“放任”,而是在有秩序、有管控的范围内,通过监管和引导逐步实现管理优化升级,相信管理方已经敏锐地发现了这些变化,如果及时辅以宽容审慎的管理、科学合理的规划,“外摆经济”是可以成为富有城市特色的创意空间和别样风景的,同时也能够成为创新创业的孵化场景。
此外,要保证“外摆经济”的活力能够持续,让其规范有序发展,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好他们的基本权益,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