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银川有商业综合体举办了城市露营节,作为一种相对低成本、高体验的户外活动,露营满足了人们贴近自然的需求,在一系列政策支持推动下,发展成为“官方认证”的休闲活动,在短途休闲游中分量渐重。
发展露营经济,银川起步并不晚,10年前已建起若干自驾游营地,大漠音乐节等综合活动盛极一时,时至今日,借黄河文化、星空旅游举办的露营活动也不鲜见。2022年上半年,短短3个月内就有28家含露营地服务的企业成立。日前,在国家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下,银川首批试点开放12处城市公园共享绿地,可供露营。
营地模式是露营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仅圈一片地、搭些桌椅就叫某某营地,那只能是赚快钱。对营地来说,资源很重要,除了自然,还得有故事、有特色,只有内容好、体验好、性价比高,营地才有存在的意义。从目前看,不管是商企营地建设,还是开放绿地扎营,拥有这项资源的不多。如果任由服务产品单一化、同质化发展下去,露营经济的根基就打不牢。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不能只着眼于餐饮娱乐项目配置,水电供应、救生、医疗、消防、通讯、交通等必要的保障设施必须配齐配足,并设立应急机制。此外,多数露营地还要防范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监管得跟上。
为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去年年底,文旅部等14部门印发指导意见,一些地方也相继推出了系列法规和相应标准,但因为“露营经济”本身没有准确划分和定义,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也缺乏普遍认同的说法。在捋顺部门职能、明确监管责任的同时,可以通过完善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促进营地管理。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