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露营很热。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露营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增速达到峰值。顺着这股热潮,有关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发展的政策也接续出炉。前不久,银川试点开放12处城市公园绿地,也提到了露营项目。但据媒体反映,阅海湖某处绿地露营乱象较多,例如帐篷无序摆放、明火烧烤不安全、生活垃圾随意乱扔、公共设施有不同程度破坏……
“帐篷该不该搭?应该搭在哪儿?”这个问题关乎安全、环境、秩序和文明,再探一步,则是银川能否接得住露营热潮,又如何借露营与烧烤让城市夜经济火出一个新高度。
观点一
多方管理共治共促露营持续热下去
露营热已经势不可挡,面对并不丰裕的场地供应,要考虑的不是因为出现问题而取缔,而是如何升级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和服务露营热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让露营热成为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旅游产业。
目前大家能去露营的地方,大致可以分为自发形成的营地、开放式公共营地、承包建设的商业营地。不论是哪种形式的营地,都面临着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有效管理的问题。特别是自发形成和开放式公共营地,明确管理主体十分重要。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露营营地的监管和指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对营地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规范和指导。经营者加强对露营营地的管理和维护,公司和个人可以自愿加入开放式露营营地的行业协会,参与营地的管理和维护。开放式的露营营地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合作,共同维护良好的营地环境和游客体验。
如今只是露营热,距离形成露营文明尚有差距。推广文明露营理念,提倡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仍需要一个过程。包括宣传文明露营行为,制定露营者行为规范,推广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人们在露营过程中遵守环保规定,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多个方面发力进行管理和服务,方能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带动产业发展。周志翔
观点二
露营场地多多益善
诸多露营乱象出现的背后,除了管理中的漏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营地的供给不足。在大家想露营却没有合适的露营场所时,自然就会找一些环境又好,又没有人管的地方安营扎寨,亲近并享受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帐篷无序摆放、明火烧烤、乱扔垃圾甚至带着煤气罐等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影响了城市容貌,更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一招就是加大营地的供给。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放更多的城市绿地,银川市试点开放12处公共绿地就是个很好的开始,让露营爱好者和喜欢大自然的居民,都能有更多选择。但在开放的同时,还要科学的设立“门槛”,无论是官方自己运营,还是寻找第三方代运营公司运营,根据公共绿地运行成本,制定一个合理的门票价,让公共绿地能可持续发展,为银川居民提供持续服务。
再者就是“跨界融合”。未来的露营,将不单单是扎个帐篷,吃个烧烤。未来“露营+”的趋势非常明显,露营+音乐节、剧本杀、市集、民宿、体育活动等不断涌现,形式上会更加多元,露营场景边界也将不断被突破,社交属性更会不断加强,整个露营产业也将逐渐迈向精品化、细分化。由此可见,未来有内容,有体验,性价比高的露营营地,将会成为香饽饽。因此,把露营这件事,和银川现有景区、生态以及人文资源紧密结合起来,既能让大家的选择变多,还能让露营产业实现升级。吴戈
观点三
打造更多露营场景
面对日益高涨的露营休闲需求,产品供给应当尽快补位。
事实上,露营本身并非独立业态,它更像是一种配套,以融合的方式渗入多种体验,就像阅海湖边扎帐篷必然还会多带些东西,比如烧烤炉、自行车。这些场景扩展开来,露营就不只+烧烤,还可以+音乐节、+市集、+民宿、+运动……
融合是关键。要结合本地自然、人文特色和原有设施做好规划,突出差异化、特色化,甚至可以尝试提供定制产品与服务,例如贺兰山附近可开发登山、山地自行车、攀岩、山谷定向穿越等项目,黄河一带则与水上娱乐、沙地运动结合,再加上音乐节、文化展演、文化市集等活动创意混搭,足以扩展露营在城市内外的空间外延。除了深度城市休闲游,康养型旅游和乡村度假游也是未来旅游业态发展的趋势所在,紧贴这些方向,露营经济特质会得到更充分发展。
消费场景不断更新,相关产品也会获得更多商机,例如交通工具、露营装备、户外用品、食品饮品等。事实上,一个露营可以带动很多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行业,而露营经济能否长红,也取决于它与其他业态的融合。产业协同模式未来将愈加丰富,能够随之联动发展的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运输、旅游、餐饮、住宿、娱乐行业,还有营地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等。这种相互作用也要求相关主体必须专业化发展,提高其产品服务的标准。因此,地方政府需以更多政策保障,支持鼓励相关市场主体发展。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