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上半年火爆全国的淄博烧烤最近几天被爆凉了。刚进7月,就有媒体报道,淄博烧烤的热度逐渐冷却,随之而来的是“淄博烧烤降温流量下滑”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除了依旧热闹的“八大局”市场外,一些曾经座无虚席的淄博烧烤店,即便在用餐时段也只能看到零星食客。与此同时,不少店铺贴出了转租信息。难道淄博烧烤真的凉了吗?
观点一
降温是必然
纵观淄博烧烤发展的路径,不难发现其火爆是借助了流量的东风。淄博烧烤凭借疫情期间积攒下来的人气和独特的口味,受到了全国的关注,吸引网红甚至明星前往打卡,再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力,在短时间内红遍全国。
当时大量游客的拥入,让淄博烧烤变得供不应求,这种供需上的明显不平衡,造就了一时的商机,一些本地人甚至一些外地客商纷纷入局,以期能分得一杯羹。然而,网红流量是有限的,人们的关注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淄博烧烤的火爆不可能永远持续,流量下滑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媒体关注度逐渐冷却后,淄博烧烤慢慢从网红美食回归平民餐饮。客流理性的回归,势必会让那些新入局,尚未站稳脚跟的烧烤店面临销量锐减的局面。
不过,虽然高峰期的火爆场面难以复现,但这并不代表着淄博“凉了”。除了本地人自己消费,还是会有一些游客慕名而来,尝一尝淄博的“灵魂三件套”。更重要的是,淄博凭借烧烤赚足了美誉度,而且烧烤也只是淄博发展的一部分,淄博还拥有工业产业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接下来,如何利用好淄博烧烤打出的口碑,延伸链条、拓展外延,将流量扩展引导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上去,也将成为淄博需要考虑的问题。 吴戈
观点二
品牌效应会长久存在
淄博烧烤的热度在退却,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家争相关注淄博、讨论淄博、学习淄博的过程,并没有因此消失。甚至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提到烧烤、提到城市烟火气,淄博烧烤都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这样的示范效应会长久存在。
从媒体近期的报道看,淄博的一些烧烤店出现转让迹象,食客也不再像前段时间那样排队就餐,这只能说明经历短时间的爆火之后,市场在回归常态,食客在回归理性。淄博烧烤的历史由来已久,今年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既有偶然因素推波助澜,更重要的是淄博具备承接热点的综合能力,有了这次出圈,这座城市会有更清晰的品牌思路,这对后续的发展而言会是无形的财富。
淄博烧烤已经成为各个城市想要吸引游客绕不开的案例,成为各地学习的榜样、行业的标杆,这已经证明了淄博烧烤的成功。爆火的景象只是其中的一个特征,长远来看,让淄博烧烤成为一个品牌长期发展下去更有意义。 周志翔
观点三
种子的启示要好好品
十几天前,抖音视频博主高盖伦看完村超发现,整个榕江没有空房,订不到酒店,后经两个志愿者现场帮忙联系解决了住宿问题,他体验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还欣赏到侗族大歌。在他发出的致谢视频下,有网友留言说,“从淄博到榕江真的让大家感觉到了很多美好,这才是我心中最好的中国。”为什么会扯到淄博?因为它在人们心中留了一颗种子,但凡提烧烤,就会想起淄博;但凡提城市温度,还是会想起淄博。
烧烤的魅力势不可当,哪怕一些突击入场的新店在转让,可很多老店稳若磐石,还是忙到飞起。这种爆红的长尾效应在淄博整座城市都有体现。在当地人看来,过去上不了台面的烧烤已经升级成为一种社交礼仪,总要带亲朋去吃一顿;对外地人而言,有空还得去一趟,吃烧烤、爬泰山、自驾青岛游,自个儿就规划好了。
所以到了现在,热不热、冷不冷,根本不是淄博所虑,当地政府一再提及“要从网红变长红,要让流量变留量,进而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能量”,背靠的也不单是烧烤这个“顶流”,还有它出圈前后强大的城市协调、策划和运营能力。正是那些为人称道的细致入微的服务和管理,让它爆火,也让它经受住了海潮一般的人流和信息流考验。
可以说,淄博凭借敢于改变的勇气改变了自己,改变了游客们的消费体验,让他们乐意为淄博这座城市代言。各地都在讲提振信心,恢复和扩大消费,信心可不会凭空自来,得用心、用力、用情,仔细找。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