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田县,最近凭“倡议买养老保险代替彩礼”上了热搜。据报道,大田县文江镇一对新人订婚时,女方只收了8.8万元彩礼,并且会在陪嫁时返还,新女婿还给岳父岳母交了养老保险,两人60岁以后就可以领钱。当地提倡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替代部分彩礼的方式,引发网友热议。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大田县的彩礼是近五六年才涨起来的,甚至还形成了互相攀比的现象,这股歪风确实该杀一杀。
近年来,“整治高价彩礼”越发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福建大田县提出的“保险代替彩礼”思路,也颇有另辟蹊径的味道。这样的思路究竟可行吗?
观点一
创新手段值得提倡
这一份保险代替彩礼的方案,好就好在各方都能找到自己“获益”的地方。
对新婚夫妇来讲,经济负担减轻这一点很明显。从过去一下子拿出数十万元彩礼,变成先拿一万元给女方父母缴纳一年保费,短期看,经济压力骤减,避免了负债;长期看,一部分未来赡养老人的压力在“彩礼”环节已被分摊,剩下精力和钱款用来组织小家庭的“启动资金”,减少因彩礼带来的争执纠纷,加之父母养老有了长期保障,皆利用稳定情感和双方家庭和睦。
对双方家庭来讲,女方父母60岁后每月能领固定数额的养老金,相当于获得了细水长流的保障,并不比一次性要来大额彩礼的安全感低;男方父母帮儿子背负的经济压力同样大为减轻。再从情感角度讲,哪怕有人讲保险代替彩礼说成是彩礼的“分期付款”,也改变不了“养老保障”这一实际作用。收彩礼本就带有心理补偿意味,为女方父母买保险,就是一种很实际的补偿,有回报和感恩,这跟彩礼的初衷一致,那么它的情感作用也就不能被忽视。
另一方面,地域婚俗当中,彩礼之攀比因此削弱,纷争与道德上的压力自然跟着减少,亲友间的关系获得改善。受此影响,年轻人或将不再因彩礼负担而恐婚、畏婚,增加他们结婚的积极性和幸福感。
以上诸多方面,增加了这一方案的可接受程度,被视作有益之尝试便不足为奇。刘薇
观点二
高价彩礼带来的负担并未解决
为岳父母买养老保险,是一种新选择却并非最佳选择。根深蒂固的彩礼习俗短时间内难以破除,用其他方式来替代,初看上去是个不错的方式,但仔细思考,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明确。
首先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完善规则制度,能保证投保人不会成为冤大头。该倡议是否源于保险公司的营销?而现在很多条款并未明示,而作为长期投入且数额不小的一笔钱,相关投资收益怎么算?其中牵涉到的问题会更多,这些问题都需要明确。
即便养老保险可以代替彩礼,但这没有解决高价彩礼的问题,甚至带来新的问题。攀比心理是高价彩礼形成的原因之一,提出的“创新举措”,可能会让男方既花钱买养老保险,又要负担高价彩礼。以养老保险代替彩礼的做法,看似合理,实则上为男性结婚又移来了一座压在头上的“大山”,且持续15年“搬”不走。
养老保险与彩礼本风马牛不相及,现在让彩礼以养老保险的方式呈现,人们自然会对购买养老保险产生抵触情绪。把购买养老保险当成女儿结婚时,必须由男方承担的附加条件,人们自然感叹生女儿就会有养老保险,生儿子只能为别人购买养老保险。解决一个问题的前提是不能产生新的问题,这一举措显然经不起推敲。周志翔
观点三
倡议虽好实行不易
这样的倡议虽然是一种新的选择,也是一种解决“天价彩礼”的新思路,但落在实际中,却未必是一种最佳选择,甚至还会衍生出新的问题,让结婚变得更难。
首先就是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约束,最后这样的倡议很有可能从保险代替彩礼,演变成保险加彩礼,结婚不仅要彩礼,还要买养老保险,进一步加剧了男方的结婚压力。
再者,把养老保险和彩礼强行绑在一起,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会增加大家对养老保险的抵触情绪,这样一来无论是对国家整体养老保险发展策略,还是对个人未来养老保障,都有不利影响。
此外,如果购买的养老保险涉及到商业保险,或许还会存在涉嫌商业促销的行为,其中牵涉到的问题则会更多。从这些方面看,这样的思路虽新,但如果缺少必要条件,很难推行。
不管怎么说,治理“天价彩礼”的脚步不能停,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见当地“天价彩礼”背后的底层逻辑,因地施策。吴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