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博客评论焦点
《逃出大英博物馆》当为镜与筛
时间:2023-09-18  来源:银川晚报
  《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这是一部网络短剧,从化成人形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小玉壶遇到在英中国记者开始,展开一段奇幻的故事,也问出了“当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有了生命和意识,是否和我们一样有着回家的期待?”
  这故事只有短短三集,总时长不到20分钟,结局部分,小玉壶回到大英博物馆,说期待日后“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为什么?因为她的来路和年代最清晰——其原型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并非古文物,而是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俞挺创作的苏州玉雕,去英国是为了推广中国文化,证明中国的玉雕技艺并没有失传。引用网友的话,“她是清清白白的,记得回家的路”。
  以艺术手法呈现流落海外文物的处境,将一个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文物流失和盼望文物“回家”的情感,通过小切口表达出来,它的形式创意和思想深度不亚于一部电影。“瑰葭路=归家路,总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当网友写下这句留言,该剧也被赞为“背后满是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密码”。
  于是又一个问题来了——这自带密码的网络短剧,能否帮助短视频就此打破“没知识没文化”之窠臼?之所以把短视频叫作快餐文化,因为“它做不到满汉全席的精致,也不如家常便饭的健康”。再往深说,流量变现太容易了,导致很多视频博主急功近利,甚至不惜冲破道德底线、违反法律法规。要改造短视频,必先改造人。
  随着《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出圈,自媒体平台上,多名教师发布视频表示自己利用课间给学生们播放,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有的甚至看哭了,“或许通过这堂课,就会出现带它们回家的人”……而这也与该短剧主创者之一“煎饼果仔”的创作动机不谋而合。他是四川传媒学院电影学院2018级毕业生,此前多次创作皆与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相关。他说“这次创作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是少年的一拍即合,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从年初开始自发创作,远赴英国拍摄,历经半年反复打磨,才把如今这部短剧拍得意蕴悠长。
  “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人以此评价这部短剧创作的意义。或许该让传播学专业学生和从业者也好好学学,学学传播之要义,想想什么才是新媒体时代需要的传播、传承与创新。不为迎合而放弃严肃,不为商业利益而放弃坚持,就让《逃出大英博物馆》做一面镜子吧,照出那些急功近利、自以为是、肤浅虚无;也做一张筛子,筛出掩于砂中真正会创新能守正的金子来。 刘薇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S50海原至平川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向阳花海惹人醉
    向阳花海惹人醉
    典农河畔景如画
    典农河畔景如画
    宁夏人物
  •  王宁:让“贺兰枸杞芽菜”的名头
  •  李俊平:履职尽责亮本色 不忘初心
  •  姜召会:黄河岸边驻进村民心坎里
  •  纪成军:当好行业领头羊
  •  返乡博士在“白茫茫”土地上播下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