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桃子,永宁的桃子,好吃得很,水甜水甜的……”你家小区门口有没有摊子,大喇叭成天这么响?方言喊出来,初听很有趣,想买,可接连听上一个月,从早到晚,隔一条马路在屋里也听得清清楚楚,你还爱吗?都不知道上哪儿反映去!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度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受理的噪声投诉举报逾400万件,网民投票选出的“人生十大烦恼之事”中,“楼上噪声、邻里噪声、街道居住噪声”高居榜首。
事实上,噪声污染防治法出台后,虽重新界定了噪声污染内涵,扩大了法律适用范围,但社会生活噪声的管理和执法具有一定特殊性,除了那些噪声很难监测和判断是否超标,多头管理也增加了投诉维权的难度,很多最后不了了之,只能“怪开发商盖的房子不隔音”。
面对噪声污染这个公众关注度较高的环境问题,近期,宁夏出台《关于开展噪声污染防治行动的工作方案》,按照“源头预防、过程管控、受体防护”的基本原则,提出了8项重点措施。作为全区噪声污染防治领域的第一份综合性文件,《方案》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全面落实属地责任,改善声环境质量。
尽管说要还“静”于民,但从媒体报道看,重点集中在强化工业园区和企业噪声排放监管,严控噪声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向乡村居住区域转移。可是,噪声污染防治涉及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各领域,工业方面,本月起,工业噪音已正式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而由于体系上缺乏衔接,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历史遗留的噪声问题尚未解决,邻里噪声、广场舞等新噪声问题还在不断增加。补齐噪声污染防治短板,社会生活噪声管理这一块不容忽视。
如何细化管理?不能只从文件中抠字眼,最终要落实到正确的行动中,不管是从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入手,划清部门职责范围,避免管理真空,还是扩大公众参与,加强公众监督,综合施策形成合力,总要能看得见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并集中力量加快解决。有些实在不好解决的,能不能老旧小区改造中除了保温棉,也给加些隔音板呢?毕竟这营造宁静和谐的良好人居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需要久久为功的。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