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消费迅速复苏的一年,但在花钱这事上却愈加呈现出两极化的态势:一边是消费降级背后的大众消费“实用主义”倾向,一边是情绪共鸣背后的精神消费“强劲反弹”浪潮。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也基本延续了这一消费趋势,“该省省该花花”的主基调更加凸显消费变局的到来,在这种变化中却能够嗅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方向,即新质生产力的场景应用与赛道构筑。
元旦假期,银川各大商圈生意红火、文旅景点人头攒动,消费市场整体暖意融融、活力满满,这得益于我们日渐成熟的商贸体系、积聚潜能的消费市场以及市民敢于消费的“安全感”。传统消费领域细分带来的多元选择,让大家在面对商贸、餐饮等传统场景消费时更倾向于实用主义,但在面对文旅演艺、非遗国潮、悦己消费等能够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新消费模式时,则充分释放出强劲的消费动能。数据显示,元旦假期银川文旅市场尽显蓬勃活力,3天时间共接待游客92.59万人次,比2019年元旦假期增长7.55倍;实现旅游收入2.37亿元,比2019年元旦假期增长6.88倍。在买买买、吃吃喝喝上的“精打细算”与在文化旅游等精神消费上的“大手大脚”形成鲜明对比,但恰恰展现出银川消费业态正在提质升级的现状,这既有利于我们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助推作用,进而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消费优势,让城市经济基因更具生长韧性与创新活力。
如何在产业创新、构筑新质生产力上打开突破口?不妨从消费趋势的变化中予以探寻。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强调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确,只有重视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才能真正着眼于创新与未来,去培育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和新的企业,进而实现新技术的突破、新应用场景的创造和新消费需求的开发。随着新消费时代的来临,大众正在释放着对新消费需求的渴望,这也是我们探寻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方向的契机,在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的同时,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找准并冲上产业发展的风口,带动优质资源进一步向新兴产业集中,进而提升生产效率,激发更多生产力。同时,要加快培育和布局未来产业,在新质生产力的场景应用与赛道构筑上发力。
当然,培育和布局未来产业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适宜的政策支撑、优渥的营商环境以及优秀的人才应用,还需要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埋头苦干。探寻和构筑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是激发城市内生动力、催化全行业创新发展的过程,需要吸引不同领域的力量参与其中,达到“形成合力好办事”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既需要有对新产业新技术发展路径的敏感性,更需要有对新技术新产业的包容性,对待各类新业态、新模式要有“包容审慎”的态度,对新鲜事物不妨“看一看”“试一试”“促一促”。 孙瑞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