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女士签订的合同相关内容。
近年来,各类面试培训班广受考公群体热捧,许多培训机构也都打出了保过、面试未过退学费等宣传内容。但前几天,市民谭女士向记者反映,去年她报名参加了面试培训班,最终未能通过面试,可直到现在费用也没有退还。
消费者:协商退费被拒疑与宣传不符
谭女士告诉记者,2023年她参加了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考试。笔试成绩通过后,当年8月7日,她与银川市金凤区宁政教育咨询服务部签订了合同,报名翻盘班,双方约定如果谭女士面试未能过关,机构则会退还相应学费。谭女士在面试中仅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于是她向机构提出退培训费的要求,遭到了对方拒绝。
“总共9天的课程,我上了7天,现在给我退了两天的课程费用3960元,还剩下11800元坚决不给我退。”谭女士介绍,当初签订合同时,机构工作人员特意向她强调了合同第二页盖章部分的内容,其中明确约定面试未过关则退费,可当她要求退费时,对方又以合同第一页的约定内容为由,拒绝退费。
记者从谭女士提供的合同中看到,合同第一条写着关于面试过关的释义,即乙方接受甲方面试课程培训,并在指定考试中面试科目成绩通过录用分数线并入围考察对象名单(通过调剂、递补、补录等方式入围考察对象名单的,亦视为面试过关)。
对于培训机构的说法,谭女士并不认同,她表示无论是宣传内容还是口头承诺,所有的沟通结果都指向未成功过关就会退费。“我和他们的老师反复沟通过,他们给我说如果公务员和事业编两者都没通过,就一定会退费。”
沟通中,谭女士还告诉记者,其他学员中也有和她情况一样的,但机构的处理结果却不一样。“另外一个学员报的状元班,最后也没考上,但是人家的费用都退了。”
律师:涉事机构应合理退费
随后,记者一行来到银川市金凤区宁政教育咨询服务部,打算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但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他们拒绝接受采访。
针对这起纠纷,北京市中闻(银川)律师事务所律师冉立恒分析认为,从目前所掌握的相关证据和材料来看,该机构确实应当向谭女士合理退费。
“合同中的盖章部分明确约定面试未过关则退费,但第一页的加粗部分又对面试过关进行了解释,这存在不公平的情况,而且宣传彩页上也明确表示‘未上岸则退费’,这可以视为补充协议,谭女士可据此向对方要求退费。”冉立恒说,如果后续双方协商未能达成一致,建议谭女士通过法律诉讼途径进行维权。
此外,冉立恒就参加类似培训课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醒说:“一定要注重合同中的每一条内容,包括违约责任的约定,另外在合同履行期间也要注意证据材料的取得和保存,比如通话录音和聊天记录等等。” 记者 张韶奇 王浩南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