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喝了几十年的粥,最近咋开始吃炒米饭了?”面对爱人的询问,65岁的杨伏生回答:“早上吃点干的,干活有劲!”“那你的肠胃能受得了吗?”
“没啥,我肠胃好着呢。”
最近在做防疫志愿者的杨伏生一直瞒着爱人,其实早饭改吃炒米饭的真正原因是为了节省防护服,因为喝稀的容易上厕所。心疼防护服的杨伏生,只有在结束一整天值守任务脱下防护服时,才敢痛快地大口喝水。
“一瓶矿泉水,杨伏生三个白天都喝不完。”兴庆区中山南街安和社区党总支书记马金萍告诉记者,杨伏生是社区最资深的防疫志愿者,去年疫情来得突然,防疫物资紧缺,第一个来社区报到当志愿者的杨伏生,只戴着一个口罩,就足足在岗位上连续值守了45天。这次一发通知,杨伏生又是第一个报到。
“今年可大不一样了,我们志愿者都是全副武装,N95口罩、一次性手套和防护服一样不落。”杨伏生说,“虽然防疫物资有保障,但是该省的还是得省。社区优先把防护服发给志愿者,我们就得好好在岗位上值守,得对得起这身防护服。”
杨伏生值守的一处封控单元,136人基本全是租户,外省来银务工人员多、流动性大。
“因为年轻租户居多,所以归属感差,居民的配合度不高,这是我们工作中最大的难点。”杨伏生告诉记者,起初面对居民的不理解、不配合,自己也很难消化,但是随着相处时间的越来越长,他也能理解居民的不易。
“印象最深的是前几天有一个小姑娘,中午订的外卖送错了地方,饥饿和积压的情绪一下爆发开始大哭,看得让人心疼。”杨伏生说,从那以后,他肩负起把外卖从小区门口送到居民手中的工作,他主动联系保安,但凡有他值守点的外卖第一时间通知他。自此,外卖再也没有“迟到”过,居民们都在微信群里给杨伏生点赞。
每天中午是杨伏生这些防疫人员最忙的时候,来回地奔波让居民们都能吃上热乎饭,忙完后才顾得上填饱自己的肚子,此时送来的午餐早已凉透。
“冷菜冷饭可不能吃!”马金萍找来电锅为工作人员们热饭,条件所限只能米饭和菜混在一起热,杨伏生为了节省时间都用一次性纸杯盛饭,匆忙填饱肚子后重新回到岗位。
当问到为何能如此长期坚守时,杨伏生回答:“我是一名有34年党龄的党员,我得给身边的人做个表率。” 记者 肖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