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来帮你们写名字。”10月29日一大早,记者看到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汝雯时,她正在往整装待发的医务人员的防护服上写名字,“她们都喜欢让我给写,说我写得好看。”对于中心里三分之二的80后、90后来说,59岁的王汝雯像他们的家长一样,此次遇到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已经延迟退休一次的王汝雯,要带着她的“家人”们,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卡,也站好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班岗。
“平淡且无聊”的一天:事无巨细都要亲自操心
从第三人的视角去观察王汝雯一天的工作,其实颇有些平淡。你只能看到她不停地滑动着手机屏幕,时不时停下来思索些什么,然后飞快地回复着一个又一个信息;看到她不断地接起一个又一个电话,电话那头可能是中心的某个医生或护士,可能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又或者是哪位待在家中惶恐紧张的隔离人员;隔着厚重的防护服,你无法看清她的长相,却能从毫不拖泥带水的语气中,勾勒出一副雷厉风行的模样。“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操心,一切都要效率至上。”说到自己的性格,她这样解释。
事实上,作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当家人”,平日里就要操心上上下下所有的事情,本来就已经够忙碌了,而疫情防控期间,她要操劳的事只会更多。
陪着上门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一起爬七八层的步行梯,她腿不抖气不喘,还要对被封控在家的老人们安顿一堆注意事项;核酸检测做完了,大家都回到中心,医生和护士各司其职,她也不闲着,辖区里哪里又有人被封控了,她要迅速调派人手;上级部门下达了最新的指示,她要迅速理解清楚并传达下去;辖区里哪个社区遇到突发难题,也少不了找她,就连净水器坏了,办公室的灯不亮了这样的生活琐事,也需要她亲自去操心。“就这几天时间,我手机里就多了100多个工作群,新加的个人账号更是数不清,电话就几乎没有闲着过。”
那么,每天的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总可以休息了吧?王汝雯会告诉你,太天真了,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还是要靠她啊,这不,那个来开药的大爷,还等着她去叮嘱用药须知呢。
一通被反复挂掉的电话:关键时刻,受冷落的总是家人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王汝雯每天都要接无数个电话,回无数个信息,办事干脆利落的她,把每件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就有那么一个电话,打过来,被她看一眼就拒接了,隔一会儿又打过来,又被她拒接了,直到最后一次,她接起电话,语气略微有些着急:“嗯......嗯......知道了......放心......我先忙了。”
关键时刻,如此被“冷落”的,只能是王汝雯独守家中的丈夫了。因为担心所在小区或单元被封控影响工作,早在疫情防控开始前,该中心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就集体离开家,住到了附近的宾馆中,连续8天的时间里,她们不仅无法回家,甚至连回到暂住的宾馆,都已经是晚上12点以后的事儿了,而这之后,也没法真正去休息。“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新的隔离人员,新的任务,新的突发事件。”王汝雯说,一天能睡三个小时,就已经非常多了。
当王汝雯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当中,相应的是家人的“备受冷落”,2020年初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王汝雯就在社区一线忙碌着,当时她的母亲正在生病,可她始终没来得及回去陪伴,如今,母亲已经与她两世相隔,公公婆婆却又在这次疫情中被隔离了。“我父母都已走了,家里只有公婆两位老人,可这次我还是没办法去照顾他们,还好丈夫是个靠得住的人,家里交给他,我也放心。”她说。
一锅久违的热面:热饭变冷饭,她们发明了“新菜式”
10月29日,新一轮扩大范围核酸检测结束了,王汝雯她们似乎可以稍微休息一下,那天中午,中心的灶上煮了一大锅素臊子面,简简单单的家常饭,却也是久违了的“正常午餐”。
“这段时间,社区和志愿者体谅我们,有人送饭菜来,他们第一个就会想到我们,送来的饭菜都很丰盛,可扛不住我们下班晚啊。”王汝雯说,每天送来的饭,几乎来不及吃,午饭变成晚饭,晚饭变成夜宵,忙到凌晨回到宾馆,饭菜早已变得冰凉,为了防止吃冷食吃坏肚子影响工作,大家一起开发了一个新“菜式”——泡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用它来做配菜,就着吃米饭。
“当然了,吃完饭躺在床上,也是不能休息的,因为随时会有被封控隔离的人员等着去做核酸。”王汝雯说,她记得有一名隔离人员住在同阳新村,离中心有7公里,为了给他做核酸取样,医务工作者们连夜赶过去,却发现村里的房子分布得比较稀疏,还没有门牌号,大家只能靠着一点点线索,摸黑慢慢寻找,终于在一处小水坝周围找到了隔离人员的住处,王汝雯和年轻的医护人员一道,穿着防护服翻过水坝,才成功给这户人家做了核酸取样。
采访当天,新一轮扩大范围核酸检测工作已经结束,王汝雯她们绷了几天的弦,似乎终于能稍微松弛一下了,大家都开始给家人打电话,医生陈鑫给寄住在朋友家的女儿打电话,关心她的学习情况。王汝雯也和丈夫打了一通电话,说自己今天可能会回家去,记者几乎可以听到电话那头喜悦的声音。
然而,到了当天晚上7点多,记者的微信上收到一段正在给隔离人员核酸检测的视频,是王汝雯她们在现场拍的,原来,就在当天下午5点的时候,中心又接到了2个单元共90人的推送,等到这批人的核酸检测全部做完,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那个“晚上回家”的承诺,终究没能兑现。 记者 吴璇 朱红杰、李哈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