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常委、医科大学总支主委。尊师重道,薪火相传,作为一名教师,马科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将中华传统医学文化浸润学生心间。作为一名医生,马科以除患者病痛为初心,用精湛的医术与仁心守护患者健康。
为人师表传道授业
2006年,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的博士生马科一经毕业,各大医院的邀请便纷至沓来。留在一线城市还是建设家乡?没有太多犹豫,马科选择回到培养自己的母校宁夏医科大学任教。“从接触医学理论知识到不断深入研究临床案例,我的母校给我提供了很大帮助与支持,在学有所成后,我也想竭尽全力回报母校。”马科说。
回到母校工作后,马科全身心投入了教学一线,将自己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在为本科生讲授《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导论》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时,马科课前先将理论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在临床中总结的每一份典型病例对于他来说都是鲜活的案例素材。一句句精心总结的理论经验,一件件丰富典型的课堂案例……在马科的课堂里,总是不乏思想交流碰撞与医学知识的薪火相传。
医者,仁术也,医学是一门复杂的生命学科。在马科看来,从医者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精湛的临床诊疗技术,更需要具备仁爱的人文思想才能真正成长为医者。因此,在他的课堂上,除了扎实的理论“干货”外,从来不乏人文之声。为了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文道德观念,他常常把医风医德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于教学活动中。在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马科积极地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学生,并结合身边鲜活的案例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作为老师,我们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理论,更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马科说。
多年任教,硕果累累,凭借着优秀的教学水平,马科曾获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第六届、第八届授课比赛第一名、宁夏医科大学第八届授课比赛三等奖,第二届全国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奖等诸多教学类奖项。
潜心科研除患者病痛
2006年,回到宁夏医科大学后,作为当年极少数高学历科班出身,且从事中医肿瘤研究的学者,马科除了要承担教学工作以外,还要沉下心来进行医学科研工作。近年来,马科在有关医学权威典籍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民间医药的调查、搜集、整理并科学配伍出用于治疗肺癌的复方制剂——爱康方。据马科介绍,中医认为肺癌的形成主要是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邪毒滞于肺形成肿瘤。而该项药方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等疗效用于肿瘤治疗时,可以直接抑制瘤体,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还可以有效抑制肿瘤转移。
马科表示,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80%左右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传统放化疗毒副反应大,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疗效无突破性进展,因此寻找增效或协同或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的药物是肺癌联合化疗方案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对爱康方的研究中,其中一种名叫“臭壳虫”的药材引起了马科注意。据他介绍,臭壳虫是生长在宁夏南部山区的道地药材,具有很好的解毒散结作用和明显的散结消瘀抗肿瘤作用。经过马科和其科研团队大量的实验探索,臭壳虫胶囊在临床和实验中取得了初步可喜成绩,目前在积极申报专利和后续临床及实验工作。
从事科研工作以来,马科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中医药学科的负面影响探微》获2004年《中医药学刊》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获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中医西结合肿瘤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和2008年宁夏医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精湛的医术与荣誉背后,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对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多年来,马科无论是对母校还是对科研教学始终饱含深情。在宁夏医科大学五十周年的校庆刊物中,他感慨道,作为母校的一分子,从青春懵懂的学习到教书育人的老师,已过去10余年时间,在母校的悉心栽培然下他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宁医人”,今后,他将秉持继续着精诚仁爱、求真务实的医学理念为宁夏中医学科教学科研作出更多贡献。 纳紫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