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召开全区市场监管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组织观摩了银川满春旧货市场、西塔市场两个整治“小散乱污”及集贸市场示范点。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针对全区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安全风险高、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全区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专题调研、召开专题推进会、组织现场观摩、开展专项整治等形式,持续推动全区205个农贸市场开办方落实主体责任,投资近2亿元改造提升市场规模,强化市场经营管理,着力打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交易秩序更加井然有序。
全区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经营户3539次,发现问题548个,立案查处相关违法案件47起。会同公安机关组织开展5次打击聚集式传销“端点”行动,捣毁传销窝点2638个,遣散1.13万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坚持疫情防控与扫黑除恶“两手抓、两不误”,重点加大银川地区打击传销工作力度,采取地毯式摸排,遣返涉传人员1523人。配合公安部门查获大型传销团伙,刑事拘留120名犯罪嫌疑人,涉案资金2500余万元。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开展知识产权“铁拳”专项行动,查处知识产权侵权假冒案件298件。开展硒砂瓜、枸杞维权打假行动,扣押、摘除涉嫌侵权标识近32万枚,查处相关违法违规案件9起;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查办案件4526件,向司法机关移送15起;开展专利代理行业“蓝天”行动,核查清理涉嫌无专利代理许可资质机构17家;受理并办结各类咨询投诉举报案件9.9万件,市场秩序进一步得以规范。
开展全域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联合自治区公安、农业农村、教育等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动,查办食品违法案件1073件,收缴并销毁不合格食品3.7万公斤 ;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联合双打”行动,坚决取缔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及其交易,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行为。期间,共检查市场主体29.81万户(次),摸排各类野生动物3万余只(头),封存野生动物制品近4万件,查处野生动物违法案件10起。查办销售侵权假冒、质量和价格违法口罩等防护用品案件333起,依法查处假冒伪劣口罩17.997万只,罚没款353万元,涉黑涉恶人员联合惩戒效果明显。
持续强化对涉黑涉恶企业及其所涉人员后续处置措施。加强与公检法司等部门紧密配合,强化对涉黑涉恶企业及人员的监管,在市场准入、信用公示、执法检查和联合惩戒等方面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对520962笔业务进行身份实名认证,22741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依法吊销企业14485户。
按照“边扫、边治、边建”原则,结合市场监管部门职能职责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需要,研究制定27项制度措施,加强市场流通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并正在对现有规章制度开展清理修订,计划新制定16项,修订17项,废止23项制度。
2019年以来,全区市场监管系统在集贸市场、车站、商场、超市、药店等经营场所悬挂横幅、张贴标语4万多条次。利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方式推送信息,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1万余份。同时,组织各市、县(区 )市场监管局对2015年以来的投诉举报、行政执法案件进行“起底”倒查。严格落实“两个一律”“一案三查”要求,深挖彻查涉黑涉恶线索和其背后的“关系网”“保护伞”。截至目前,全系统共摸排、核查各类线索1105条,中央督导组交办、督办、转办线索126条,全国12337平台转办线索11条,各级扫黑办交办线索304条,本级摸排线索664条,线索核查率、按期报送率、查结率均达到100%。 (记者 钟晓敏 王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