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银川经开区克服疫情影响,在各项经济指标上表现抢眼。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银川第一,实现了17.5%的增长。同时,银川经开区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4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3亿元,同比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11.77%;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2.05亿元,同比增长10.37%。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进展,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逆势上扬的指标,是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速放缓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银川经开区通过深化改革、释放政策红利、加大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而实现的,可谓成色高、含金量足。
经济增速位居区市前列
工业稳则经济稳。为应对疫情,2月4日,银川经开区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园区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意见》,从减免房租、加大技改投资、加大金融支持、延期缴纳税款、减免部分税收五个方面,支持企业减负平稳健康发展。2月8日,园区研究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解决重点企业开复工流动资金的政策意见》,短短5天时间完成授信资料报批,专门开辟生产企业“绿色通道”。与此同时,开始提前兑现《关于加快千亿级升级版经开区建设促进实体经济企业发展试行办法》,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以超常规的举措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冲击。园区党员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开始一对一、点对点力促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月底,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开复工率已达100%,人员返岗率达96%。从全区范围看,银川经开区经济增速位居前列,在经济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格外亮眼,继续成为推动全市乃至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银川经开区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大项目带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积极落实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产业发展后劲足、活力强
观察经济发展,不仅要看短期发展水平,还要看长期发展后劲。通过“疫情的大考”,银川经开区有了更健全的机制体制,有了更接地气的政策保障,有了解决困难的经验方法,有了更充足的发展信心。这一切积淀,也让银川经开区有了更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有条件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园一期装修正酣、投产在即;新材料五座高峰纷纷扩产,支柱项目体量激增;智慧园区蹄疾步稳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组织上云试运行,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银川经开区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超过8万的劳动力、3.2万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才资源、9600多户市场主体,只要银川经开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坚持底线思维,狠抓“六稳”政策落实,就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经济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