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彻底改变农村贫困户单纯依靠土地获得收入的生产生活方式,激发贫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工作顾家两不耽误,自治区商务厅驻三山井村工作队借助中民投帮扶同心县建设村级“扶贫车间”的机遇,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来村布局,探索出了一条以扶贫车间为载体、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造血式”扶贫路子。
目前,形成了以三山井村村级“扶贫车间”为载体,推动农村留守妇女、建档立卡户向产业工人转变,将服装加工产业打造成为三山井村脱贫致富主要渠道;借助自治区商务厅筹资80余万建设的商贸综合服务中心,依托吴忠宏达培训学校,建成巧手圆梦手工编织扶贫车间,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年龄偏大妇女、轻微智障等人员增收渠道,实现致富路上不落一人。
及早筹划设计,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在扶贫车间建设之初,商务厅驻村工作队就把扶贫车间作为实现贫困户就地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来抓,早筹划早行动,结合三山井村留守妇女多、劳动力富集的实际,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商议确定了发展劳动密集型服装加工产业,并发挥商务部门自身优势,在车间还未建成的情况下,提前引进宁夏景德服饰入驻,在下马关镇在建的7个扶贫车间第一家实现投产。该项目计划投入200万元,建成10条生产线,购置各类设备近300台,带动30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创收每月可达2500元以上。现已完成60余人技术培训,投产4条生产线,稳定就业70余人,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至2500元,已与HM等龙头服装加工企业初步达成订单协议。二期设备正在陆续进厂,报名招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在扶贫车间务工,一些原本有工作能力,却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打工而陷入生活困顿的贫困户,月收入甚至能达到2000元以上。扶贫车间正逐步成为三山井的创业车间、富民车间、发展车间。
加强跟踪服务,切实消除企业和群众后顾之忧。为了企业安心生产,群众安心上班,项目有效运营,商务厅驻村工作队从企业用水、用电、用工、用房、培训、政策支持等11个方面,积极协调同心县工信、就业、电力等部门,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遇到问题和困难;收集整理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各级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确保企业优惠政策应享尽享;与企业达成用工薪酬最低保障,实行计件领酬,实现多劳多得,充分激发群众劳动就业的热情。
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收。依托服装加工和手工编织2个扶贫车间,积极争取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各级妇联、工会等部门支持,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共同打造三山井村妇女特色产业创业就业基地;与吴忠利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宏达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建成了巧手圆梦手工编织扶贫车间,开展手工编织、刺绣等技能培训2期,培训学员近200余人次,回购作品近500件,实现手工编织技能产业化运作。
关照特殊群体,打造励志型扶贫车间。为确保脱贫路上一个不少、一个不掉队,始终注重对残疾贫困群体的帮扶救助,要求扶贫车间企业不仅不能歧视残疾人、对残疾人就业人为设置障碍,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