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宁夏商务动态 > 工作动态
调整蔬菜种植结构让移民过上“和顺年”
时间:2019-01-14  来源:新华网宁夏频道
  一层薄膜,两个季节。和顺新村村民袁志斌的草莓大棚外寒冬凛冽,棚内却春意融融,绿叶掩映下颗颗果实红润饱满。袁志斌弯腰翻看草莓长势间,顺手疏果,他深知长得好才能卖得好,而他也能趁这棚草莓热卖时过个“和顺年”。
  和顺新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移民村,全村3000多人自2011年先后从“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搬迁而来。
  为了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鼓励移民外出务工的同时,银川市政府为每户配备一栋占地两亩的温棚,指导移民种植大棚蔬菜,其中西红柿、吊瓜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品种。
  “今年农户大量种了西红柿,一斤最高时能卖4元多,但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好行情并非常态。”和顺新村党支部书记秦永瑞说。
  据了解,近两年来,和顺新村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尝试种植香菇、葡萄、芹菜、草莓、盆栽蔬菜等一批新品种,并通过成立合作社、创建电商平台等,全力打造城市的“后花园”和“菜篮子”。
  “让农户种植什么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我们首先鼓励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试种,等种植技术和市场相对成熟后再引导普通农户种植,尽量减少农户的损失。”和顺新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富凯说。
  袁志斌是一位老党员,这是他第二年种草莓。此前他连续种了5年西红柿,每年能保本增收1.5万,而第一年试种草莓却是“投入5000元,收入2000元”。
  袁志斌分析了第一次种植失败的原因,又跟着村委会去北京等地学习,还与山东的草莓种植专家建立了“线上”联系,这次他和他的草莓终于迎来“暖冬”。
  “草莓上个月开始上市,线上、线下共卖了约1万元。今年市场好,经营好了应该能卖4万多元。”袁志斌说,自家草莓不但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还在村委帮助下创建了“莓之语”品牌。
  “网络不通”是当下农村发展的普遍难题。为打破和顺新村农民面临的信息“壁垒”,秦永瑞和马富凯主导创建了“和顺大喇叭”微信微博官方服务账号,并嵌入“和顺新村农产品门市部”“宁夏川上鲜菜篮子”等电商平台,对村里生产的农产品进行线上推广和销售。
  2017年,和顺新村的村民人均收入为9600元,是刚搬来时的三倍,而2018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万元。
  马富凯说,移民村土地有限,在量上难以突破,要想让村民持续增收,只能从质量上下功夫。村里正在不断创新摸索,种植香菇、草莓、盆栽菜等市场价值相对较高、收益较好的农产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编辑:张春婷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充电基
  •  银川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解
  •  关于“政府规章”“政府令”栏目
  •  权威丨吴琦东任银川市人民政府副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首届阅海湾新春民俗游园灯会18日启幕
    首届阅海湾新春民俗游园灯会18日
    商圈趣味定向赛快跑慢逛皆相宜
    商圈趣味定向赛快跑慢逛皆相宜
    宁夏人物
  •  从一穷二白到致富能手
  •  沙秀兰:从“怕脱贫”到“干劲足
  •  越是黄土深厚,越是倔强敦厚
  •  王海涛:做本土有影响力的影视公
  •  杨德明:只要踏实勤劳,定能过上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