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见证十年
【十年风采展】宁夏水投集团推行水务一体化 打造涉水全产业链
时间:2018-11-07  来源: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编者按】:
  十年的风霜雪雨,记录了水投集团的成长、成熟和成绩;十年的携手奋进,凝聚了水投人对事业的忠诚和奉献。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在水投集团成立十周年之际,《新商务周刊》组织了一支精良的记者、编辑团队,对集团及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进行了深度采访,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期《宁夏水投集团:向一流现代水务投资企业迈进》专刊,从项目开发、投资融资、水务一体化、科技创新、智慧水务、业务开拓、企业管理、党的建设、企业文化等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水投集团十年励精图治取得的发展成果。从今天起,我们将在集团公司微信公众号推送《专刊》中的重要篇目,共享集团发展成绩,共庆集团成立十周年。

  宁夏探索并实施水务一体化改革,打破了原先“多龙治水”“政企不分”局面,实现制水、供水、管水统筹协调,确保水量水质双提升,不仅使当地老百姓喝上水、喝“好水”,而且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水务服务。
  宁夏水投集团充分发挥重大水利项目投融资平台作用,创新地方水务合作管理模式,盘活国有涉水资产,优化水资源配置,不断改善民生用水品质,在原水、制水、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等产业链条上实现水资源科学高效利用。从2011年至今,公司先后在固原、中宁等多个市县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通过对当地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高效配置,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缓解了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状况,提升了水质,为区域生产生活、生态保护,乃至工业产业布局、特色农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务支撑,同时,也使企业步入可持续大跨越的良性发展之路。
  选择固原市先行试点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宁夏地处内陆中部偏北,全年降水稀少,尤其是中南部的“水荒”和水质问题一直是困扰民生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怎样解决工程性缺水、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怎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更完善的水务基础设施支撑、更标准的管理水平服务,谋求企业持续良性稳健的发展之路,成了宁夏水投集团领导所考虑的最重要最急迫的问题。”宁夏水投集团副总经理马渊对记者说。
  马渊向记者介绍,2011年,固原市人民政府将固原市供水排水总公司、固原市水务局、原州区水务局和原州灌溉局所属部分水利工程设施整体划拨给宁夏水务投资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组建成立了一个全资子公司——宁夏六盘山水务有限公司,资产总额2.31亿元,拥有水库5座,加压泵站5座,净水厂2个,综合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日。

  水务一体化项目超滤纳滤膜水质提升工艺设备
  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几千名建设者4年的不懈努力,于2016年10月份提前高标准完工。项目建成后移交六盘山水务公司运行管理。六盘山水务公司对固原市相关涉水资产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运营,对多个水源地和城乡供水进行联合调度,实现了水源地和供水一体化运营管理,水源、供水“两手抓”,将工程效益最大化,有效缓解了当地水质不优、水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为宁夏中南部地区水务一体化管理起步奠定基础。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给了我们从供水到管水的有益启示。鉴于此,宁夏水投集团如何参与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算是有了方向和目标。”马渊说。
  中宁经验值得推广
  中宁县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但是,中宁县饮水不便和水质不佳一直是当地群众的心病。据了解,当地的饮水主要来源是地下水,通过手压泵汲取,水质呈现浑浊发黄的状态,通常的做法是将汲取的地下水静置沉淀出杂质,再经过煮沸后撇除厚厚的一层水垢,如此繁琐的工序后方可饮用。“这些都是民间想出的‘土法子’,并没有经过科学的处理和系统的过滤,所以安全问题一直是最大的隐患。”宁夏水投集团总经理顾耀民告诉记者。
  2012年4月,宁夏水投集团与中宁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推进水务一体化协议”,由双方共同出资组建宁夏水投中宁水务有限公司,成功探索出新型市场化资本运作模式,扭转了当地涉水事务单纯由政府投资的被动局面,将水资源管理引入水务一体化的平台,理顺了整个中宁县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脉络。“中宁县也成为宁夏水投集团在全区建立的首个县级水务一体化试点。”顾耀民说。

  中宁水务一体化合作签约仪式
  “自施行水务一体化以来,公司积极响应中宁县政府‘安全优质供水’的议案,把‘安全供水,保障服务’列为工作重点,严格把控原水、制水、出水等关键环节,从组织上、技术上、措施上确保供水安全。”宁夏水投中宁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新安介绍。
  在政企相互协同下,中宁县探索构建了“公司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用水户参与、政府监督指导”的农村供水模式,建立县、乡、村的“三级”水管网络,设置“供水服务便民窗口”,实现了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城市和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同等标准的自来水保障服务。目前,中宁水务一体化受水区域覆盖中宁县95%城乡居民和90%工业企业。
  “中宁县水务一体化改革的成功实施,成为水投集团的示范标杆,为在全区各市、县(区)推进水务一体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马渊说。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在中宁水务一体化项目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宁夏水投集团与中宁县签订《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协议》,成立宁夏水投环境科技分公司,正式进军水资源环保领域,实现水源地保护、水生产供给、污水处理及中水回收再利用全产业链经营,并采用“PPP模式”新建中宁第三污水厂,以及工业园区东、西区两个污水处理厂,打造污水处理业务新版块。
  “我们在中南部人饮安全工程中先行先试了水源建设和管理同步的一体化,在中宁县完成了立足现有、超前谋划、全能覆盖的完整流程,实践证明水务一体化是各方多赢的好模式,完全可以在宁夏全区推广复制。”马渊表示。
  水务一体化改革大有可为
  自2011年起,随着宁夏水投集团在中南部多县区成立项目公司,逐步探索并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打破了原先“政府水利部门管水库、城建部门管供排水”的“多龙治水”“政企不分”局面,实现制水、供水、管水统筹协调,确保水量水质双提升,不仅使当地老百姓喝上水、喝“好水”,而且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水务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居民饮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
  “实行水务一体化后,变‘分管’为‘统管’,涉水资产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市场化格局初步形成。”马渊说。将水务管理由行政统筹转入市场调控,把水资源经营权移交水务公司掌握,扭转了分散管理、政出多门、层层审批、质效不高的被动局面,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监督、公司经营、市场运作”的良性发展机制。

  同心水务一体化合作签约仪式
  田建林告诉记者:“专业化制水让老百姓喝上了安全放心水。”宁夏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无水之地,不少人冬日铲雪,出门锁窖,于无奈中珍藏着漂有羊粪、树枝的窖水;即便有水,高氟水、苦咸水等常令人牙黄、骨节变粗、肠胃功能紊乱。
  宁夏水投集团在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过程中,把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质作为一体化服务的头等大事。据宁夏水投集团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军介绍,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在固原市、西吉县、彭阳县、海原县分别新建了4座水厂。截引的泾河水硬度浊度较之前都低,加之新建水厂启动更为先进的净化工艺设备,经过沉淀、过滤等多个环节,从水厂输向城乡群众的各项水质指标符合或优于国家规定标准。
  与此同时,宁夏水投集团各地分公司还坚持水质的常态化检测。中源水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天鹏说:“我们的水源是黄河水,经过扬水工程初沉淀进入水厂净化消毒供向老百姓。”

  西吉水务一体化 引来幸福水
  “原来的水又浑又腥,白白的米煮出来后就成了“黄米饭”,虽然难以下咽,但又不得不吃。”中宁县宁安镇南桥村七队村民邢建军回忆起吃水难记忆犹新,2000年之前,村上每家每户都是使用自建井压水吃,之后随着经济条件改善,他家5口人开始买桶装水吃,一桶水20公斤5元钱。2012年,着手解决全县水体浑浊、水质过硬的问题,聘请中科院等专家学者历时一年反复论证对比,寻求最佳水质解决方案。2013年,中宁县水质提升工程全面启动,“黄米饭”“红米饭”陆续成了历史。
  水质和水量是评价水务一体化管理效益的重要指标。在固原市,宁夏水投集团重点解决了全市“水荒”和水质问题,从近两年的供水情况看,即使是在干旱少雨的季节,也再未发生“水荒”。同时,水质改善也极为明显。在原本铁锰等金属离子超标的中宁县,宁夏水投集团投资2000多万元,在全区率先采用“超滤纳滤膜”工艺建成水质提升工程,实现自来水106项指标达标。2016年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银川监测站检验报告显示,原州区、中宁县、红寺堡区、西吉县等实施水务一体化的市县区城市自来水出厂水106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60多万城乡居民喝上优质放心水,逐步实现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从宁夏水投集团服务的县区调研情况看,城乡人饮均得到了有效保障,当地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无不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感谢企业的真诚服务。”马渊说。
编辑:祁雪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和脱
  •  关于组织申报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
  •  关于废止、宣布失效部分规范性文
  •  我区4家国家级孵化器全部通过考核
  •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收回宁(2018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花儿卖得欢
    花儿卖得欢
    小花卉种出大产业
    小花卉种出大产业
    宁夏人物
  •  马世铭:趟出一条千里“鲜”路
  •  南坪水库的守望者:赤地千里 那些
  •  蒙文英:从羊倌到致富“领头羊”
  •  赵秀兰:下岗后,绣出自己一片天
  •  扎根农村创业寻梦的80后黎伟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