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水投集团从战略、体制、品牌、技术、产品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激活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特色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8年11月,经宁夏人民政府批准,将宁夏水利水电开发建设总公司、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等水利资产整合组建成立了一个新的国有独资公司——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宁夏水投集团紧紧围绕自治区治水新思路,准确把握国有水务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夯实基础稳根基,立足主业拓思路,转型升级促改革,多措并举谋发展,着力将水投集团打造为综合实力强劲的现代化水务投资企业,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开发建设了宁东供水、太阳山供水、海原新区供水、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红墩子上海庙基地供水等10余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整合固原市、中宁县、红寺堡区、沙坡头区、同心、盐池等10个市县区涉水资产,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努力改善民生,推进全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截至目前,宁夏水投已拥有子公司21家,员工2000余人。年供水量超过2.6亿吨,占全区工业和城镇供水总量的30%;供水范围覆盖全区4.21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3.46%;服务人口达31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45%;供水覆盖区域生产总值1000亿元,占全区的30%。目前集团资产总额超100亿元,较成立时的14.41亿元增加6倍多,净资产17.6亿元,由成立之初亏损近1亿元到2017年营业收入22.1亿元,净利润600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服务大局:为工业经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宁夏水投集团紧紧围绕自治区“农业节水支援工业,工业用水反哺农业”的思路,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因地制宜,投资开发和建设运营了宁东供水、太阳山供水、红墩子—上海庙供水、贺兰纺织园区供水等10余个自治区重点水利项目,为全区工业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务保障,同时实现供水主业不断壮大。
按照治水新思路,宁夏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于2003年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水权转换试点工作。伴随着这项改革,“宁夏水投迎来了工业供水大发展的春天,探索出一条解决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新路径。”水投集团总经理顾耀民说。
2008年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成立大会
“宁东供水工程的供引水量来自宁东基地各用户通过水权转换得到的用水指标,即由工业建设项目出资,建设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把以往输水过程中损失的水量节约下来,满足拟建工业项目用水需求。”宁夏水投集团宁东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欣说。宁东供水工程作为宁东基地先期开工的基础性重点工程,在大坝建设、梯级泵站输水、综合自动化、机泵选用等方面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创造了多项全区乃至全国水利工程建设记录。
2006年,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将太阳山开发区建设成为宁夏重要的能源新材料工业基地,使其成为与宁东基地比翼双飞、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太阳山供水工程2006年10月8日开工建设,2007年11月18日建成正式通水,创造了“太阳山速度”。针对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园区工业项目开工不足等实际问题,太阳山水务公司确定了“一个主导、双向延伸”“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走转型发展的路子,与北京中人投资公司合作开发竹柳种植项目,与中国稚友投资集团合作开发风电、光电项目。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4612.79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与此同时,宁夏水投积极服务宁蒙边界能源基地,为水资源跨省区利用提供样板。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规划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该基地处于宁蒙交界,距离内蒙古区内最近的水源乌海市也要200多公里,但距离宁夏区内最近的水源仅10公里。2010年4月,宁夏水投集团、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宁夏宁东水务有限责任公司3家公司出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宁夏长城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向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上海庙基地、宁夏滨河新区滨河产业园、宁东基地煤化工园、宁东临河综合工业园提供工业供水。
上海庙 - 红墩子供水工程—水洞沟水库
上海庙—红墩子供水一期工程自2011年5月开始供水。截至2017年底,长城水务公司累计供水达到12329.73万立方米。“宁蒙双方合作非常愉快、非常顺畅,该供水工程意义重大,对国家跨省区水资源利用、水务业务合作开发都有很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内蒙古派驻企业代表、宁夏长城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杨文勇说。
“一龙管水”: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洗完的衣服、毛巾硬到能‘站起来’”“盛水的杯底总有白色水印”……生活在宁夏中南部地区的老百姓用调侃的语气对饮用矿化度过高的水表示无奈。
2011年,水投集团与固原市政府签订水务一体化合作协议,固原市政府将固原市供水排水总公司、固原市水务局、原州区水务局和原州区灌溉局所属部分水利工程设施整体划拨给宁夏水务投资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组建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宁夏六盘山水务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六盘山水务公司对固原市相关涉水资产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运营。通过对多个水源地和城乡供水进行联合调度,这一年的固原市区实现了水源地和供水的一体化运营管理,有效缓解了当地水质不优、水量不足的问题。
一年的实践,为水务一体化高歌猛进积累了尤为深刻和弥足珍贵的经验。水投集团开始深入分析研究全区水资源状况,以重点供水项目开发建设为契机,深入探索扩展水务一体化内涵,对区域的供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统一管理,改“多龙治水”为水务一体化运营管理,构建涉水项目统一管理、联合调度运营的水务一体化平台。
几年间,水务一体化在全区固原市、中宁县、红寺堡区、西吉县、平罗县、海原县、吴忠市、同心县等多个市县(区)遍地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不仅为当地注入了保障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活力,更满足了200多万人的用水需求。
据宁夏水投集团总工程师田建林介绍,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在固原市、西吉县、彭阳县、海原县分别新建了4座水厂。截引的泾河水硬度浊度较规范标准低,水质优良,加之新建水厂启动更为先进的净化工艺设备,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多个环节,从水厂输向城乡群众的各项水质指标优于国家规定标准。
地处同心县的宁夏水投集团中源水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张天鹏说:“我们的水源是黄河水,经过扬水工程初沉淀进入水厂净化消毒供给老百姓。供水前,我们每天都要进行9项常规化验,每月将水送到六盘山水务有限公司进行39项化验,每年按照国家标准进行106项化验,按照制度保障水质。”
水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国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一龙管水方式既彰显了水投集团身为国企承担社会公益的责任,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推进水务一体化的信心。”
水润民心:全力建设最大水利惠民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而在宁夏西海固,水是最稀缺的资源,这里的老百姓在找水、拉水、买水中耗费了大量的劳力和财力。这片贫困地区的生存发展依靠于水,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在于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是宁夏全面落实打响这场战役的‘第一枪’,是宁夏水利扶贫的‘一号民生工程’,也是宁夏水利建设史上迄今最大、最复杂的系统工程。”顾耀民总经理说。
顾耀民告诉记者,这项工程集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扶贫开发为一体,是自治区覆盖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建设最为紧迫的民生工程。身为项目法人单位,作为建设者、见证者,有太多的困难需要面对,“但我们水投人本着服务地方发展的初心,把这寄托着党中央殷切关怀和郑重嘱托的沉甸甸的重担义不容辞地挑在肩上,义无反顾地奔赴西海固战场。”
穿越六盘山地震裂隙带,八成地质属Ⅸ类和Ⅴ类软岩,被称为“凿洞天敌”的地下水富集,狭小的隧洞洞径加上强透水浸蚀,极易出现塌方事故;200 公里长的主管线和1200多公里支管线、入巷入户管线,在千山万壑间行走,梁顶到沟底的最大高差超过400米;长达1400多天的工程建设,大多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而每年仅5月到10月是工程建设的黄金期,其中7~9月又恰逢汛期,连绵阴雨不但阻隔了工期,还会成倍增加工作量……
“困难吓不倒无畏的水投人。”杨国说。宁夏水投集团与其他参建方和10余家全国一流的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攻破了多个技术难题,提出了“工程软岩特性及处理研究”“环境水土腐蚀性问题及其对输水建筑物的影响研究”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技术成果并应用于工程实际,“不但大幅降低工程投资,而且还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工程进度,使施工建设一路破障前行,且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顾耀民介绍道。
“水源+连通”工程组成了辐射受水县区的“蓝色生命线”。“水”从何而来?宁夏水投集团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分公司原副总经理王建军说:“主要是来自固原市南端泾源县的泾河源头汛期富余水量,分7个截引点取水,同时将泾河引水、扬黄水、当地库井水联调,解决原州、彭阳、西吉、海原4县区113.53 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 — 秦家沟水库
这条蓝色生命线的“主动脉”,在宁夏南部蜿蜒向北74公里,涓涓细流汇入库容2533万立方米的调蓄枢纽——中庄水库。工程推进中,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成熟一片、审批一片、建设一片、受益一片”的科学人本思路使得项目沿线群众纷纷提前受益。从2013年起陆续解决了西吉县城、彭阳等47万群众的“水荒”,并向固原市区持续输水。
水源工程建成后,由7座水厂、1200公里管道、35座泵站及近5000座水工建筑物等组成的连通工程,以及已建和在建的各县区供水管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形成了辐射受水县区的“毛细血管”,将股股清流输往千家万户。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的背后,凝聚了宁夏水投人太多太多的汗水和泪水。历经4年艰苦奋战,完美收官。“对于宁夏水投人来说,这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成长。”杨国说。2017年,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并入选全国“2017民生示范工程”。这一工程为宁夏中南部山区百万城乡居民提供了安全的饮用水,实实在在解决了民生难题。
创新驱动:激活企业跨越发展内生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杨国说,“宁夏水投从战略、体制、品牌、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维度创新,不断激活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特色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推动行业跨越发展。”
创新项目投融资模式,积极参与PPP项目建设。宁夏水投集团作为社会资本方,先后积极参与了中宁喊叫水扬水工程、中宁县第三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太阳山工业园区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等PPP项目投标工作。集团公司目前已与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银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开发性金融协议100亿元,并被授予信用等级A级单位。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了融资租赁业务,与宁夏国运资本运营集团公司、宁夏共赢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组建了国运租赁公司,与金融机构完成初步接洽,提出了发起成立PPP产业基金的初步方案。集团近年来在多元化融资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将为今后投身西海固脱贫引水工程、银川都市圈东线供水工程、盐同红(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设智慧水务,开启水务新未来。宁夏水投集团依托“云惠宁夏”等公共资源,完善“云、网、端、台”建设,加大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治水一张图,推动供水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高效化。顾耀民表示,智慧水务较传统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将更高,能够有效实现水源地、水库、泵站、供排水管网等的联动控制,从而为涉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基础支持。“因此,智慧水务将会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宁东供水工程—鸭子荡水库
宁夏水投集团积极拓展水务事业新领域,与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海水淡化、宁夏区域内苦咸水、矿井疏干水处理再利用等业务,促进集团业务由单一水务向多元水务发展。此外,集团正与北京理工大水环境科学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拟以城镇生活直饮水水质提升项目为切入点,逐步开展城镇供水水质综合治理;以供水项目示范工程为抓手,开展供水水质提升、污水处理等涉水业务的技术提升工程。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杨国说。集团公司围绕“专家型技术人才、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建设目标,一方面加强核心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围绕集团公司当前发展所急需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级运营人才,制订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做好“三高”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引进工作,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满足集团公司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人才资源的能力建设。
围绕中南部项目开展多项课题研究,其中软土特性研究、水土腐蚀性影响研究二项成果,分别获得自治区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长距离小断面隧道轴线测量精度”课题研究,获得2017年度水利工程优秀质量管理Ⅱ类成果;宁工局有限公司“松紧螺丝用液压扭转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技术专利;长城水务公司对沉淀池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了污泥高效自动良性循环;清水源公司与科研院所共同搭建“产学研平台”,携手开发净水药剂新产品;水投科技公司与北方工业大学合作成立研发基地,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各公司常年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竞赛,节能降耗‘金点子’评比,一批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节约工程建设投资和产生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顾耀民说。
2017年,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框架下,中国和阿曼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随着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奠基典礼暨签约仪式在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的举行,双方共同见证了宁夏水投等 10 家中国企业签约入驻产业园。
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位于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内,占地近12平方公里,包括石油化工、建筑材料、电子商务等9个领域。“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的建设,首要的是解决好水的问题,这样才能为宁夏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杨国说,“宁夏水投作为自治区的国有企业,抓住机遇‘走出去’是为了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集团已入股宁夏中阿万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协商争取到了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海洋取排水工程项目和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海水淡化联产提溴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正稳步推进。2017年4月19日,宁夏水投集团应邀参加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奠基典礼暨签约仪式,集团公司负责人在签约现场表示:将把国内供水项目的建设管理经验运用于杜库姆经济特区及中国产业园区建设,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为中国产业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水务基础。
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水投集团在党的十九大、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及宁国运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引领下,已全面启动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各项工作,率先走上了国企改革之路,并提出了到2022年资产总额200亿元,净资产30亿元,营业收入40亿元,净利润2亿元,年供水量达3.5亿吨,受益人口400万,供水覆盖区社会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支撑全区GDP50%的五年发展目标。
未来,水投集团将在继续深耕水务产业的基础上,逐步拓展环保市场,构建以水务、工程、固废、环境服务四大板块为主体产业核心,以技术与金融为驱动引擎的总体业务模式,将集团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区域环境一级开发商。一张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务事业发展的新蓝图,正徐徐铺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