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南州同仁县隆务镇往南22公里处,一库犹如明珠般璀璨的清波碧水映入眼帘,仿佛镶嵌在热贡大地的一颗巨大的“蓝宝石”,熠熠生光,泽被万民。她就是黄南州扎毛水库。
扎毛水库因位于同仁县扎毛乡而得名,库区总面积1.45平方公里,总库容4350万立方米,死库容930万立方米,可利用库容2090万立方米,防汛库容1330万立方米,坝高74米,坝顶宽7米,长291米,库域面积1.45平方公里,地震设防烈度七度,坝后电站装机7500kw。
站在大坝上,眺望着这座气势宏伟的工程,不禁让人发出“横空出世”的感叹,而被誉为“铁军”的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正是这项工程的建设者、见证人。
黄南州地处青海南部,长期以来却与贫穷、落后、欠发达等联系在一起。究其原因,水资源紧缺便是其中之一。守着隆务河吃水难。长期以来,同仁一直喊“渴”,为了解“渴”,同仁人民孜孜以求,从未懈怠。从曲玛河到江龙沟,从地下水到地表水,为喝到洁净的天然水,几届黄南州委、州政府孜孜不倦、不懈努力,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扎毛水库工程争取和建设的过程实际上黄南州决策者和同仁人民“逐梦”的过程。
2009年的初冬,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扎毛水库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2010年7月8日,成功截流,千百年来流淌在山谷的几百米隆务河离开古老河床通过人工“河道”奔腾喧泄流向下游汇入黄河;
2015年10月26日,大坝主体工程实现全线封顶并实现一次性下闸蓄水成功;
2015年12月19日,扎毛水库正式向下游隆务镇供水;
2016年1月27日,扎毛水库工程坝后电站并网发电。
至此,扎毛水库工程开始发挥其供水、防洪、灌溉、发电、旅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的综合效益。
2018年6月21日,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竣工验收,扎毛水库正式进入运行期。
这些仅是黄南州扎毛水库工程建设“六年磨一剑”历程中几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整整6年,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队伍,为着一个共同的梦想,夙兴夜寐,苦干加巧干,终于高峡出平湖,梦想成真。
扎毛水库工程是地方政府兴建的规模最大的一项单项工程,工程完成土石方开挖74万立方米,砼浇筑5万立方米,钢筋制作安装2168吨,锚杆116吨,帷幕灌浆9757米,固结灌浆6020米,回填灌浆3915米,大坝填筑总量127万立方米,总投资31015万元……,在这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决策者和建设者几十年不懈奋斗和付出艰辛取得的硕果。尤其让人感慨的是州县政府及被占地群众的支持理与解;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各方的沟通配合;各个施工环节的交叉衔接、质量监控与施工进度的精确调度,都促使了这场水利建设大会战的完美收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座水库滋润了一座城。源自扎毛水库的汩汩清泉,满足了同仁县日益扩张的城市化需求,解决了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有了这一库涌流不息的甘甜活水,隆务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组数据生动地凸显了黄南州扎毛水库对于同仁的“福泽”有多重:扎毛水库建成后,对水库下游州府所在地同仁县城、隆务镇、曲库乎乡、年都乎乡数十个村庄和315国道及水库下游隆务河两岸的农田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州府所在地隆务镇防洪标准较水库建设前的二十年一遇提高到现在的五十年一遇,防洪效益日渐显现;水库建成后满足了县城隆务镇及隆务河下游乡村的供水需求,水库年供水量约660万立方米,累计向下游供水1840万立方米,为地区经济地展起到了有力地支撑作用,饮水困难,闹“水荒”,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回忆性话题;水库建成后美化了库容库貌,改善了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水库建成后坝后电站效益明显,自电站并网发电以来33个月累计发电量为9724万千瓦时,发电收入超过2000万元,上交利税66万元。坝后电站成为隆务河流域梯级电站中效益最好的电站。同仁从此不仅彻底解“渴”,而且也有了今后发展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