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从事档案工作以来,我几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在档案工作岗位上学习着、耕耘着。九年多的历练,我在理论上虚心求学,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管理上严格规范,参与并见证了集团公司档案管理工作从无到有、逐步精益的全过程,也使我从档案工作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行家里手”,为集团规范高效的档案管理工作作出了贡献,并于2013年被评为集团公司档案先进工作者。
白驹过隙,光阴易逝,回首从事档案工作的历程,所获颇丰,感触颇多……
档案管理不是“闲差”
英雄必有用武之地
刚到水投集团,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档案管理岗位,我满怀忐忑。因之前我主要是从事财务工作,从未接触过档案管理,所以对这一消息没有兴奋,只有茫然;虽有热情,但没方向。况且,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的工作只能处于幕后。在档案管理岗位上,我是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也是一个点滴积累、由浅入深的过程,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也从茫然无措到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尽快进入角色,努力克服困难,立志为集团公司档案工作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工作初期,我不仅不知道档案管理管什么,怎么管?就连什么是“档案”都不清楚。面对这一现实,我不是遇难而退,而是知难而进,刻苦学习,努力拼搏。面对档案室文书档案、工程技术档案管理不规范、资料不全、文件零散,甚至许多文件资料存放在个人柜子里未进行集中管理,各项资料残缺不全的无序状态,我思想压力很大,但也是这些激发了我的斗志,使我对档案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档案工作不是“闲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档案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现代化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动辄耗时几年的水利项目开发建设工作来说,准确完善的档案资料极其珍贵和重要,相应地,档案工作人员也将大有用武之地。我所担心的是,只怕自己的“拳脚”功夫太差不能胜任。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我学会了上网查询资料,购买、借阅大量书籍自学,同时从零开始学习水利工程相关知识、文书档案相关知识,为胜任这一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幸得于集团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先后多次派我到自治区档案局参加档案管理岗位培训,我充分利用每次外出学习的机遇,在现场会上虚心向同行学习,不懂就问,认真细致地做好记录,对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确定、案卷标题的拟定、卷内目录、封面的填写和案卷号、案卷目录、全引目录的编号以及装订、装盒等一整套文书立卷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及组卷的基本技能。培训结束后,又积极与区档案局业务处联系,请自治区档案局专家到本单位现场指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我大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工作效率也上了新的台阶。面对如山的档案资料,我信心十足。
根据档案整编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我先后制订了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我经过近半年多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熟练地掌握了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等环节。使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有了新的飞跃,档案工作建设面貌一新。
水利项目关系万家安全
档案管理功不可没
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既要有熟练的工作能力,又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对于体系庞大、类目繁多的水利项目工程档案来说,尤为如此。安全用水关系千家万户,而水利工程从前期到建设,从设计、监理到施工,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形成了多如牛毛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必将是项目投运后正常运行、维修养护的重要依据。
为使集团公司档案管理有章可依,我借鉴各类法律法规、相关文件,制订了《档案室工作职责》、《档案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工作的具体内部和范围,进行了档案资料的调整、系统分类、归档和管理,将档案分类、编目、排架等方法统一,检索工具利用方法手续统一,形成了更高效、更便捷、更准确的调阅各类档案资料程序。经过这几年不断的发展和规范,本单位档案资料得以最大化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料的作用。
截止目前,按照国家档案局颁布的10号令,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修订并完善了集团相关档案管理办法和档案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了2006年-2018年的文书资料归档工作,同时对海原供水工程、同心东部综合供水工程、吴忠金积供水工程、水利博览馆工程、中宁二水厂、红寺堡鲁家窑、固原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编工作,并顺利通过自治区档案局的专项验收。截至2018年,集团公司共整编工程档案8450盒,文书档案380盒,照片档案83册。先后编制了档案室的《全引目录》33册,编制了借阅台帐等手续。2015年5月,新海水务公司检修输水塔、净水厂设备,需要查阅竣工图上的相关数据,查阅人员通过档案室很快就找到了需要的技术参数,工程档案资料在水利工程检修、设备维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作用;2015年6月,集团公司计划部相关工作人员到档案室查阅新海供水工程绿化资料,用于该工程竣工结算,档案室工作人员仅用了2分钟就取出了绿化工程资料档案,查档速度之快让计划部的工作人员连连赞叹;2015年5月至8月,自治区审计厅跟踪审计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和本单位清产核资相关工作,其间查阅同心东部综合供水工程、吴忠金积供水工程、海原新区供水工程、红寺堡鲁家窑供水工程等项目档案资料达300多盒,2019年7月计划部调阅海源苋麻河档案资料20多盒,档案为工程建设管理、项目运行管理和工程审计提供了坚实保障。
10年的任职生涯让我感觉:档案工作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功不可没却一点儿都不夸张!尽管我们档案室里码的、堆的都是些“故纸堆”、“死资料”,平时不引人注目,但当你真正需要它的时候,它就会变得弥足珍贵,也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威力。每当有人怀着希望而来,抱着满意而归时,我会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同样也是一份快乐!
2013年9月6日,国家档案局副司长王燕民一行,在自治区档案局局长李自德等相关领导陪同下,对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档案工作进行巡回检查。王燕民副司长对工程目前的建设进展以及档案管理工作情况表示满意; 2014年2月27日集团公司在全区档案工作交流会上代表企事业单位做交流发言;2015年10月20日,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一行,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副秘书长李刚军、档案局局长王耘等相关领导陪同下,对集团公司档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实地检查。李明华局长对集团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情况表示满意。
2016年9月2日,自治区档案局推荐《中国档案报》对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典型经验进行总结采访。各项成绩的获得,让我更具信心,也更知责任深重。
创造美好未来
档案尽心尽力
档案是幕后工作,所以档案工作者承担的就是搜集、整理、再开发、再利用的工作。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吸取教训;总结成绩,推广经验,向组织上提出好的发展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尽了心尽了力,还是一项十分有创新意义的事。
近年来,除了边学边干、自我提升,我还对集团各公司档案工作进行了规范化指导,初步建立起了集团公司档案工作人员队伍,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幕后规划着做的。我一直认为,只要档案工作者静下心来,钻进档案中去,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就一定能为某一企业、某一行业,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分析成果,这样,即使档案工作者平凡,但也不会平庸。
奥地利著名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有句名言,叫做“一切归档!”这句话揭示了一切事物的终极状态。我也认为,所有的喧嚣经过岁月的冲刷和时间的磨蚀,都将归于沉寂,即使最辉煌、最神圣的东西,都将被时间这把利剑击得粉碎,都将被简化成一种最纯粹的物质形态,被改写成最简单的存在形式,这就是——档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总结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在自治区档案局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快档案现代化建设进程,尽早实现本单位档案资料数字化,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集团公司发展,服务于水务事业发展。
(集团公司综合部 范彩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