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宁夏境内孕育了两个灿烂的生命:一是发源于泾源县六盘山东麓的泾河,为黄河二级支流,河水婉若游龙,经通谷、过山塬,润泽400多公里;另一个是清水河,长300多公里,为宁夏境内除了黄河之外最大的河,流域曾经林木繁密、水草丰茂、河水清幽,更得“蔚茹水”之美名。
沧海桑田,随着气候变化及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泾河水风采尚存,清水河却逐年贫瘦。从上游固原开始,到同心、海原,河谷两岸草木日渐凋零,大部分地区童山秃岭。整个流域PH值年均在7.3到8.1之间变化,下游矿化度年均最高达10200毫克每升,已经是一条“小则无益于稼穑,大则有害于生息”的苦水河。
千百年来,两条河在各自命运轨道上运行,或甜或苦,从无交集。公元2016年,人类一项水利工程打通了泾河与清水河的经脉。6月10日8时56分,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中庄水库下闸蓄水现场,输水隧洞口闸门渐渐被水流冲腾起来,泾河水像千千万万蓄势已久的白兔,争先恐后,拥挤着,跳跃着,涌出闸门,泻入中庄水库,静待输入宁夏最贫困地区干渴的肌体,送入西海固的千家万户。

宁夏水投集团六盘山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军曾是工程建设时期的工程部负责人。他回忆,12条隧洞的贯通、海原总管的通水、西吉总管的通水……每一次工程的重要节点都令人难忘,但泾河水从龙潭水库流向中庄水库的10天最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