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集团公司抽组派遣驰援中宁县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的84名党员先锋突击队队员全部安全撤离,标志着援建任务圆满完成、胜利凯旋!
9·20疫情发生后,集团公司迅速响应,按照援建任务要求统筹各公司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党员突击队,宁工局公司34人, 中宁公司13人,中卫公司12人,六盘山公司11人,盐池公司7人,红寺堡公司7人,6支党员先锋队携带发电机、热熔机、帐篷等各类施工器械及应急物资,先后分三批奔赴建设一线,历经十几个昼夜奋战,保障了防疫点建设、管道铺设连通、供排水系统安装检测等工作如期完工交付,再一次用“水投速度”践行了国企担当,用勇毅逆行印证了使命必达。此次高效率高质量完成驰援任务,获得了中卫市委、市政府,中宁县委、县政府及当地医疗机构、群众百姓的高度认可与称赞。
与此同时,集团其他公司也积极响应,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调集各类物资,随时待命出征。
“让我先上”,先锋模范勇担当
紧急驰援中宁抗疫工作的消息一出,广大党员团员青年纷纷“毛遂自荐”,“我是党员,让我先上。”“我年轻,身体素质好,我报名。”“这项工作我干了几十年了,经验丰富,让我去。”从深夜到清晨,工作群里留下了一长串主动报名的名单。
随后,各公司迅即展开各项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筛选报名人员、准备防疫物资、对接现场情况、做好人员分工、进行核酸检测……随时准备驰援中宁防疫点基础设施建设。
披星戴月,让进度更快一点
到达援建点,队员们迅速熟悉施工图纸、勘察项目现场,分组明确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后,测量放线、管道安装及铺设、供水主管道迁移、入户上水管道熔接等工作同时推进。施工过程中虽然运力紧张、缺少机械,但是为了不耽误工期,项目所需的几百根管道等建筑材料全部是由工程队成员人力搬运。
白天机器轰鸣,入夜依旧灯火通明,饿了就地吃几口,累了席地小憩,只为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让进度能快一点、更快一点。
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骤降,寒夜里队员们仍坚持高压作业,汇聚起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全力以赴构筑坚固防疫防线,为中宁抗疫助力,诠释国企担当。
携手并肩,伉俪同心抗疫情
“我们正在吃饭,一切都挺好的,放心吧......”10月4号,室外下着小雨,简易房内,吴艳敏坐在闲置的木箱上,一边扒拉盒饭,一边向妻子赵秀荣“汇报”情况。
10月3日凌晨,红寺堡水务公司深夜安排布置援建任务、落实援建人员、组织核酸检测,准备清晨出发中宁县,参与临时防疫隔离点基础设施援建任务。临走时,赵秀荣叮嘱他多带件厚衣服,他点头答应,便和大部队一起出发了。
抵达中宁县后,吴艳敏来不及给妻子报平安便和同事们专注于现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始熔接上水管道,一忙就到深夜。
赵秀荣虽然没有和吴艳敏一样身处抗疫一线,但是身为水质化验员的她肩负守护数万百姓用水的质量和安全。10月1号下午三点红寺堡水务公司解封后,她三点十分到岗,开始了各项水质化验工作,她知道,这个时间水质安全更为重要。
得知爱人要前往中宁县参加援建,她第一反应是:要去。
“我家就在中宁,能加入援建队伍很荣幸,家人也都特别支持”。面对家人的支持,吴艳敏和赵秀荣心里多了几分动力,他们也深知:守好“大家”才能护好“小家”。
在水投集团,如吴艳敏和赵秀荣一样或奔赴一线援建、或坚守岗位保障供水排水的“夫妻档”还有很多,疫情当下,他们并不是舍小家保大家,而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他们坚信,只有“大家”安好,才有“小家”幸福安康。
自“参战”以来,水投集团“党员先锋队”奋战400多个小时,累计投入车辆164台次、机械607台班、975人次,开挖管沟10933米,安装DN160PE管520米、DN 110PE管2185米、DN 63 PE管8250米、DN 25 PE管5400米,安装DN160-63阀门管件202个,实施供水入户隔离房间1800间、办公室160间、卫生通过区34间。截至目前,水投集团所承担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全部交付使用。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水投集团勠力同心、不畏艰险,充分发挥关键时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神,以实际行动担当职责使命,见证为民初心,奋力书写助力抗疫的“硬核”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