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为我们呈现了在艰苦的革命时期30位革命先烈给家人的遗言嘱托,篇篇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字字句句无不表达了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绝对忠诚的高尚品格、钢铁般的革命意志、英勇无畏的牺牲勇气、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表达了他们对家人亲友的无限眷恋和肉骨情怀以及对祖国未来憧憬和对后人的嘱托。
革命烈士熊亨瀚在牺牲前给妻子的家书中写到“余将别妆与父母兄弟去矣。追思家庭间父子兄弟骨肉手足之情,暨与汝十五年结婚之好,宁不凄怆伤心也耶!虽然人生自古谁无死,余之死,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含冤负屈而死。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所难甚者,高堂父母,年近六旬,膝下儿女,均只数岁,汝亦尚在青春,诸弟均少能力,家无恒产,养育艰难。凡此诸端,不免耿耿。”
表达了他对妻子、父母、兄弟姊妹的永别痛楚之情和亏欠之意,然而他晓之大意,为了劳苦大众、国家社会,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共产党人也是人,他们也有通常人们所具有的人世情怀,然而他们有更大更高尚的情怀。
他在随后的后事遗托写到“兹将后事,分告于下:(一)余生未报父母养育之恩,死又增父母西河之痛,罪孽深重,上通行天。然此时亦无可如何。望告父母,毋以为感,倘来生有缘,再报寸草。祖母八旬有余,风烛之年,尤不宜使有悲意。(二)岳父对余素厚,愧无以报,且龙弟新丧,两老方深悲痛,切勿因余之死而益其忧。(三)西弟嗜酒好牌,倡弟体弱多病,均宜保养,尤宜振作。家庭间,当和睦一气,共撑困局,以分父母之忧。(四)汝与余感情甚深,余死汝必欲苦守,然守节,亦大难事。余又素无积蓄,今以子女累汝,生活必感困难,可求余之老友设法以维日用。余死,汝之责任更大,切不可以为深悲。(五)儿辈须严加管束,切勿因余之死而溺爱之,以致堕落。可读,则苦读;不可读,则或工或农或商,务必有一定职业。荣儿体强,将来似可使学军,以继吾志。然须切戒其与人为意气之争,夙励救国之愿。(六)余之丧葬各费,必无从取给,可向杏农、光毓处借钱,免[勉]强了事,扶视南旋,一切均需从薄,得附先人坟墓足矣。(七)此次被捕,承各方垂念,当为致谢。”
熊亨翰交代后事,事事具细,对妻子、家人多次劝慰。对自己后事却简单交待,说明了他作为共产党员的担当与责任。在他的后事嘱托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如何教育管束后辈的交代,不要溺爱,要苦读苦干以自强自立,还要有救国大志,这是何等的高尚博大!他的嘱托体现的是他的家庭观念和家教之风啊。在他牺牲90余年后,对我们生活在当下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仍然具有切实的教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十八大以来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教能够形成良好的家风。对于广大领导干部而言,良好的家风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发展,对党风政风的塑造也有着重要意义。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贪污腐化,与其家规不严、家风不正有很大关系。从大量揭露出来的违纪违法案件看,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家风败坏已成为领导干部走向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 在群众眼中,领导干部的家庭与干部个人是作为一个整体的,领导干部家风好坏、其配偶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等,直接决定着干部和干部队伍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
品读红色家书,我更加深切地理解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家风建设的论述,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保持清正廉洁作风,熊亨瀚烈士家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个人应不惧牺牲、敢于奉献,而子女后辈应自强自立,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共产党人的正能量。(水投集团纪委书记 张治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