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了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对于作者是名外国人,我是比较诧异的。我觉得,外国人既不熟悉中国国情,又不了解中国企业,他所创作的管理学,对中国企业管理者能有多大的作用?这样的疑惑很快就让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邵明路先生写的第一篇推荐序给解答了。邵明路先生在序言中写道,德鲁克先生在改革开放初期来到中国,对中国人的活力和乐观精神惊讶不已,他说:“因为苏联解体,美国独大,只有中国有可能发展到和美国互相制约,所以,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德鲁克先生全力支持邵明路先生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中国最大的弱点是作为一个大国,没有足够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你们有一大批能干的人,这些人在实际磨炼中学会了怎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存并取得了成效。他们可能只受过普通教育,也不是特别聪明和优秀,但却知道如何精巧的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可能有几百万,他们可以领导那些中型、小型和地方性的组织,他们将建设一个发达的中国。”德鲁克先生的这段话透漏着对中小型企业普通管理者的殷切期望。
他的期望没有落空,甚至在他的管理学理念之下,有些管理者将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知名企业。比如,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先生。张瑞敏先生就是通过德鲁克先生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受到启示,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实际,创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日清”工作法的推行,使当时濒临倒闭、开不出工资的集体小厂扭转亏损,并摘取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想到家里各种海尔电器,感受海尔品牌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在此,向德鲁克先生致敬!
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共有八章,前五章主要讲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后面两章讲管理者如何做决策,最后一章是结论章节。读完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本关于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的书,就像德鲁克先生在前言中指出的:“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我想谈谈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首先,是思考。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我需要对上,根据领导安排或工作需要,完成工作;对下,安排员工完成工作。在对上对下之中,我必须要会思考,领会领导意图,抓住工作重点,向员工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以及和相关部门对接,这些都离不开思考。所谓思考,就是书中的提到的,管理者的工作,本质上是思考或脑力活动。经过思考,就能形成一定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做出正确的事情以及把事情做正确。深思熟虑才能运筹帷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是时间。时间是稀缺资源,是资产,要挥霍的话,再多也不够。所以管理人员要有时间观念,善用时间。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来看,时间有两个原则:一是紧急重大的事情,使用大块的时间;二是零碎的时间,用于做持续不断的积累用。比如说,对于公司新项目的前期规划建设方案,需要我用整块的时间来完成,但是在方案设计优化、注意事项等就在零碎的时间中累计。要长期做的事情,不要要求快,每天做一点,积少成多。重大的事情和疑难问题,要抓关键,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争取时间上的主动权。
最后,是用人。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个人无论再优秀,比起组织来说,也无足挂齿,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就是这个意思。而我的作用就是发现并发挥部门员工的长处,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并且,要能够容忍员工的短处。每个人都有短处,包括弱点、不足、缺点,甚至失误或错误。可是,人之“短处和长处”,就像“高峰与低谷”一样同时并存。只有当一个人的短处影响到其优势发挥的时候,才应该考虑如何予以限制,或予以帮助和弥补。
写读书心得的时候,之所以选择知行合一作为本次心得的标题,是因为德鲁克先生所有的管理理念,都必须落实到实践上来,把学到的管理理念诉诸实践,才是德鲁克先生管理学理念中心所在。所以,知行合一,方为管理之道。(长城水务公司 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