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引黄灌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了更好的传承水历史、弘扬水文化,着力打造“塞上江南”的水文化特色名片,全面提升宁夏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去年10月以来,宁夏水利厅启动了宁夏引黄古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经积极沟通对接,多方协作努力,目前宁夏引黄古灌区已被国家灌排委列为2017年我国推荐的三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一,并已顺利通过国际灌排委专家组初评。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起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主要为了保护利用古代灌溉工程。目前,国际灌排委共评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47处,中国四川的东风堰、陕西的郑国渠等10处工程已列入名录。 据介绍,如果此次申遗成功,宁夏引黄古灌区将成为黄河干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项目。
宁夏自秦代开始屯垦开渠,历经各朝代开凿延伸,逐步形成了覆盖宁夏平原的纵横交错、密如网织的引黄古灌区,为各个朝代粮食生产、巩固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塞北江南”的美誉传享千载。历代开凿的秦渠、汉渠、唐徕渠等14条引黄灌溉古渠流润千秋、惠泽至今,完全符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遴选条件。
“申遗”工作启动以来,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先后就申遗工作做出批示,要求全力抓好此项工作,力争申遗成功。相关部门也按照自治区领导指示精神,将申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与水利部和国家灌排委进行沟通对接,阐明宁夏“申遗”优势条件,得到了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
4月29日,在青铜峡市黄河楼举办了“申遗”万人签名活动,营造了全民关注的良好氛围。
6月1日至3日,经国家灌排委考评组专家现场考察、会议评审,同意将宁夏引黄古灌区列入2017年我国推荐的三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一。
7月份,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申遗文本、专题片等进行多次修改完善,经国家灌排委审定后向世界灌排委推荐报送。
8月20日,宁夏引黄古灌区顺利通过了国际灌排委专家评审会议的初评。
10月10日,将在墨西哥召开国际灌排委执行理事会上确认最终名录,向社会各界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