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即便已过下班时间,宁夏水利工程建设中心(以下简称建设中心)依然看到一些忙碌的身影,上到领导班子,下到基层职工,都洋溢着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自2019年建设中心人力资源强基管理系统导入以来,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明显提升,从“懒惰被动”到“积极踊跃”,缩短了领导与职工之间的距离,建设中心融合力得到极大提升。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在建设中心的发展中,人力资源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重要的资源。近年来,建设中心按照“做精、做强、做优”的目标,紧紧围绕“一年规范、两年强基、三年提升”的思路,凝心聚力、深化改革、真抓实干,向加速人才成长、实现人才复制、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的最终目标迈进。
今年是加强人力资源强基管理的第二年,也是关键年。如何抓住机遇,继续深化改革,为人力资源强基管理机制的完善踏上关键一步成为建设中心的当务之急。
为何加强人力资源强基管理?最显著的原因就是很多干部职工面对工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三大问题。这种被动的安排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建设中心发展的要求。

“我们要运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去夯实建设中心的人力资源基石。”作为建设中心培训讲师,机制模式设计专家、人力资源强基导师朱惠友介绍,人力资源强基管理,不仅要通过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让干部职工明晰工作内容,还要建立执行流程标准,让工作内容落地,避免纸上谈兵。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通过评价、沟通和激励功能,实现干部职工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最终通过三年人才发展规划,提升建设中心对人才的经营能力,打破人才短缺制约建设中心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
“从去年开始,最大的感触就是整个人的精气神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天早上都非常明确自己一天要干什么,思路清晰,而且感觉自己的能力在逐步提升,不仅是我,我身边的同事也在发生变化,现在整个工作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建设管理科科长张海晨说。
人力资源强基管理机制的导入,活跃了整个建设中心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对领导班子来说,思想得到了解放,工作方法得到改进,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团队工作热情被点燃;对于职工来说,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工作信心不断增强,工作效果越来越好。
建设中心质量安全科副科长吴晓波对于大家的变化深有感触,“现在不管是每次科室的培训还是整个建设中心的会议,都和以往明显不一样了,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即便是开会到晚上,大家依然热情高涨,会上每个人都积极发言交流,献言献策,感觉现在的大家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干工作。”
“接下来的项目将采用“咨询+辅导”的方式推进,顾问将向干部员工提供工作学习的方法和辅助工具,并且辅导他们熟练使用,以保证输出既定的工作成果,避免顾问离场之后,干部职工的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提升,项目成果无法转化的风险。”朱惠友介绍了这一阶段的工作模式,同时也指出了工作的难点,单位的固定体制和创新的管理机制怎样完美融合,这还需要不断的摸索尝试。
人才早已不仅是锦上添花的“软实力”,也是单位扶摇腾飞的“硬支撑”。建设中心领导班子深谙这一理念,目前通过开展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培训和强化管理,中心的干部职工在思想水平和工作效率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各科室完成岗位说明书的编写、执行流程标准的建立以及科室绩效考核机制的优化,计划在8月30号之前完成三年人才发展规划工作。”建设中心副主任齐敦哲说,“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继续加强人力资源强基管理的建设,在‘强基年’打好漂亮的一仗,一定会顺利完成工作部署,将建设中心打造成我区水利建设行业的标杆!”
要使山谷肥,就要常栽树。作为自治区水利厅人力资源强基管理示范点,建设中心对于人力资源强基管理已经初见成效。放眼未来,建设中心将继续深化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推行与市场化经营机制相匹配的选人用人机制、用工分配体系改革。“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三项制度改革也成为中心改革的助推器,充分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减少无效工作的占用时间。同时,通过项目辅导经验与奖罚机制多措并举,以“师带徒”的方式,用流程复制人才,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最终使得组织人才质量得到根本改善,使干部职工工作效率达到倍增。(宁夏财经网 周梅 郭梦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