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夏秋灌结束至冬灌前的几十天里是宁夏水利工程建设的黄金期期间的中秋节、国庆节假期也是水利建设者最繁忙的日子 10月1日至2日,记者跟随宁夏水利建设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引,从南到北,入深山访渠边,看百吨渡槽的诞生,探黄河文化载体的构建,见证宁夏现代化灌区改造的点滴。

在固扩更新改造工程、现代化灌区改造固海工程、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项目、银川都市圈中线供水工程、现代化灌区改造惠农渠、唐徕渠、渠首工程等现场,掀起了一场大干一百五十天的建设热潮,3000多名水利建设者以劳动、奉献祝福祖国、报效祖国。
固海扬水工程是宁夏最早建设的规模最大的扬黄灌区。由于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存在薄弱环节,灌区下游灌水难、供水保证率不高、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突出,自治区全面开展固海灌区现代化改造,进一步提高灌区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 
“这4座渡槽服役将近40年了,是4级病险建筑物,此次翻建设计将渡槽的厚度从原来的12厘米增加至25厘米,内槽部分的涂层不仅防腐、防蚀,还能增强输水效率。”在同心县西河镇大哈拉沟渡槽改造现场,宁夏固海扬水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一期)项目组长杨春华告诉记者,整个固海扬水工程渡槽上百个,将会经过三期建设,陆续将病险工程翻修;新的曹家大沟渡槽建在原渡槽身边,需要从沟底支架撑起24米高,横跨200米。
固海扩灌扬水工程是自治区重点工程,工程投运20年来,惠及宁夏中部干旱带百万群众,极大改善了5县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此次改造工程分3年完成,1至6泵站在今年春灌前完成改造并顺利通水。
在8泵站,旧的机电设备和压力管道正在拆除。固海扩灌扬水更新改造工程项目组副组长马伟告诉记者,“改造一项工程比新建一项工程难度更大。7到12泵站所处地质为2-4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建筑物地基处理难度较大。为了不影响明年春灌,在入冬前完成水工土建建设任务,春节前完成机电设备安装及空载试验。工期紧、任务重、压力大。国庆节期间认真干活就是给国家最好的祝福。”
天高云淡,⻩土深厚,泵站所置、渠道所伸、渡槽飞架之处皆是绿色和丰腴,在扬水工程如火如荼的更新改造建设中,宁夏中南部地区的辉煌和繁荣可期、可待。 
在唐徕渠满达桥闸东侧,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的基础工程已经完工。“这是我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文化样板工程,是讲好宁夏‘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将严格推进施工进度,争取明年10月具备开馆条件,为祖国生日献礼。”该项目负责人廖万虎说。
银川都市圈中线供水工程是为彻底解决银川都市圈河东灌区灌溉用水困难而规划建设的重大水利工程,2020年10月26日正式开工。目前,黄沙古渡泵站工程已完成进水前池、进水闸及泵站主厂房混凝土浇筑,13.6公里压力管道和35KV供电线路全线贯通,1100米的电力电缆成功钻越黄河,重力流管道安装完成20公里,现场施工顺利推进。“10月30日泵站主体、输水管线、供电线路等所有年度建设任务将全部完成,工程具备调试和试供水条件。”银川都市圈中线供水工程项目组长沈玉彬说。 
青铜峡灌区是宁夏引黄灌区中规模最大的灌区,总灌溉面积约500万亩。经过多年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渠道运行基本安全,促进了农业节水和农民增收。但与现代化灌区建设仍有差距。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水利部核定“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其中青铜峡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总体建设内容涉及唐徕渠、惠农渠、渠首、汉延渠等灌域,核定投资6.1096亿元。8月份,青铜峡灌区国家下达计划投资2.75亿元。
10月2日下午,记者在惠农渠灌域项目上看到,近千人忙碌在10公里的渠道衬砌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9月2日,渠道停水后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工程投资3000万元。整个项目在明年6月20日完工。”项目副组长郭锋说。(记者 裴云云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