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醉美东麓 > 焦点要闻
接轨国际 玉泉营酿造出“李华”牌葡萄酒
时间:2023-05-16  来源:银川晚报
  贺兰山东麓,如今已是享誉中外的葡萄美酒盛产地。记者刘旭卓摄于2022年
  1994年召开的“李华”牌葡萄酒信息发布会,右三为李华。图片由刘虎山提供
  原玉泉营农场场长刘虎山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29年前拍摄的老照片,一群人在大红色的背景前合影,笑得很灿烂。红色的背景上,写着醒目的大字——宁夏玉泉葡萄酒厂李华牌系列葡萄酒信息发布会。刘虎山说,这笑容来之不易,照片中的红色,也映照出玉泉葡萄酒厂新的一页。
  雪上加霜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与国际葡萄酒接轨后,国内全面禁止生产销售调配型甜葡萄酒,只生产干型和蒸馏葡萄酒。玉泉葡萄酒厂面临着产品调整、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市场转型的难题。而同时,1991年的一场霜冻,更让农场雪上加霜。
  “1991年5月2日凌晨,一场几十年不遇的晚霜冻袭击了玉泉营农场。农场气象站人员测定,凌晨3点葡萄园内地表温度降至零下7℃。”刘虎山回忆说,当时农场组织职工在葡萄园放了一夜的烟,但还是没有预防得了霜冻。第二天天一亮,人们看到被霜打蔫了的葡萄幼芽时,一个个像丢了魂,有的女职工嚎啕大哭。他说,那一年,玉泉营农场的葡萄总产量只有15万公斤,亩产仅仅25公斤,比上年的总产157万公斤、亩产275公斤,减产10倍之多。
  第二年11月,谭以智场长到龄退休,刘虎山接任农场场长,魏吉武担任葡萄酒厂厂长。由于上年葡萄和农作物受灾,承包职工无法给农场上缴士地承包费和粮食,葡萄酒厂又处于转型期,效益不好。“这就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职工退休费、管理干部和文教卫生人员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农场粮库无存粮,职工家属吃饭都成问题。”刘虎山说,在这样的条件下,农场开始自救,首先全力恢复更新葡萄园、酒厂主攻干酒生产与销售;其次允许干部职工开发农场零散闲置荒地种葡萄、种粮食,引导农业队职工种效益高的啤酒大麦,鼓励职工各家发展以鲜食葡萄为主的庭院经济。
  寻找出路
  “开展自救,我们还是要重点恢复葡萄酒厂的生产和销售,于是就想办法寻找技术人才,还真的找到了一位。”刘虎山指着照片中这位站在前排,双手插兜,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说,就是他——李华。
  1993年初,经人介绍推荐,刘虎山与魏继武到西北农学院拜访留学法国归来的葡萄酒博士李华,恳请他到玉泉营农场考察指导。“第一次见到李华博士,和他说起葡萄酒的时候,他就紧紧握住我的手说遇到知音了。”多年后回忆起当年情形,魏继武依然记得两人初次见面时激动的心情。
  魏继武坦言,当年他就像是找到了“救命的稻草”,而宁夏的玉泉营,也让李华博士有了大展拳脚的地方。当年的李华,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归国的留学生,雄心很大,虽然只有30岁出头,可社会知名度很高。他一心想办一个葡萄酒学院,把教学、研究、产供销打通,形成一个大的产业化集团。经过几年努力,西北农学院已设置了一个葡萄酒班,他也一直在选择一个优良的产地,“虽然之前我没到过贺兰山东麓,但当时我知道玉泉营农场,我的恩师贺普超先生也考察过多次,跟我提起过,在资料上也读过。”时隔多年,李华依然记得当时的情形——自己需要一块优质的酿酒葡萄原产地,那里要有阳光、有大的温差,也要有水源等。
  无疑,贺兰山东麓满足这一切条件。
  接轨国际
  一拍即合。当年9月,李华就来到农场考察。他对农场酿酒葡萄的品种选择、种植要求、酒厂的设备改造和干酒的生产工艺提出了很多指导意见,并明确说:“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中国最佳酿酒葡萄生长带之一。”
  “像贺兰山东麓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即使和法国著名葡萄与葡萄酒产地波尔多地区、香槟地区相比较,贺兰山东麓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李华说,这是当年他在走进玉泉营农场时说的话,人们应该感谢在这片土地上栽种出第一棵葡萄树的人。
  李华对农场的干部职工说,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贺兰山东麓,就在脚下的玉泉营。听到这话时,干部职工面面相觑,这话是不是说得有点大了?李华接着说,这个结论不是由哪个人说了算的,而是由贺兰山东麓的自然生态条件决定的。
  “在我国西北,有若干地区我是看好的。但从气候和土壤条件来说,甘肃河西走廊的黄羊镇农场、陕西北部地区,还有贺兰山东麓在内的好多个地区,可以说都是全国极好的酿酒葡萄生长带。然而,陕北地区解决用水问题很不容易,综合来看,贺兰山东麓是葡萄生长的最佳区域。”李华说,如今这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证明了当时他的论断是正确的。
  1994年,玉泉葡萄酒厂加入新成立的中国第一家集教学研、科工贸为一体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联盟。在李华院长的指导下,用法国技术生产的干酒以“李华”牌商标进入市场。刘虎山说,至此,玉泉葡萄酒厂生产干红、干白的技术和工艺才真正意义上与国际葡萄酒接轨。 记者 刘旭卓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做好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S50海原至平川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宁夏:黄河两岸田美如画
    宁夏:黄河两岸田美如画
    水美城更美治水更“智水”
    水美城更美治水更“智水”
    宁夏人物
  •  王刚 :让农民当“甩手掌柜”赚好
  •  让宁夏“质数大米”火遍中国
  •  汪威:立草为业 在乡村振兴中贡献
  •  王学武:从“笔杆子”变“泥腿子
  •  汪威:在“乡村振兴”中书写青春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