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心里堵得慌的情况,这时可别硬抗着。其实,人体好比一座城市,若是主干道拥堵了,相应的地方可能面临“瘫痪”。经络、肠道、尿路、情绪等是人体重要的通道,如果哪条通道堵塞了,将严重影响整个机体运行,各种疾病也可能随之而来。
经络怕堵:勤梳头,多走路
经络是连接人体五脏六腑的桥梁,是维持人体能量和气血运行的通道。“中医学里的经络,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影响着全身机能运行。中医上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其实是讲,在经络不通时,人体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疼痛、腹部寒凉、手足麻木、下肢肿胀等……这些都可能是你经络不通的表现。”银川市中医医院针康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天伟解释说。
畅通经络,首先要加强运动,平时可做八段锦和五禽戏,适合各个年龄人群练习。每天晨起可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穴位,可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现代人大多久坐少动,易造成背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拔罐是最普遍的保养手段,可疏通经络、疏风散寒。走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可使气血运行,经络疏通。
颈动脉怕堵:戒烟酒,定期筛查
颈动脉可以说是最爱堵,也最怕堵的血管。颈动脉为大脑提供80%以上的供血,颈动脉一旦有斑块形成出现“淤堵”,脑组织得不到充分“灌溉”,脑中风等问题就会虎视眈眈。“颈动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颈动脉狭窄会引起脑供血不足或脑中风。有数据显示,约三分之一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斑块脱落所导致。”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涛介绍。
为防止颈动脉“交通瘫痪”,建议5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如果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则要缩短筛查间隔。“颈动脉超声可以发现颈、椎动脉有无斑块、狭窄、血流流速等异常改变。颈动脉CT造影、脑血管造影等方法,可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做出判断。如果发现颈动脉斑块,首先要根据斑块的部位大小、患者脑血管情况、基础疾病等情况,选择处理方式,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颈动脉堵塞是遗传、年龄、肥胖、吸烟嗜酒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建议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干预颈动脉堵塞进程。要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少油少盐及适量运动。如果血压、血脂及血糖水平异常,更要尽早干预,防止并发症。
肠道怕堵:多吃膳食纤维,提肛锻炼
随着饮食结构的精细化、慢性病的增加,让肠道这个出口“阻力重重”。此外,肠道内菌群失调、胃肠动力不足、肠道器质性病变等因素都可能引起便秘。中医认为,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津液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于晓兵表示,“如果肠道发生堵塞,大便长期滞留在里面,多种毒素会被肠道反复吸收,会引起面色晦暗、皮肤粗糙等。有资料显示,经常便秘的人,诱发大肠癌的几率比不便秘的人要高。”
预防便秘,在饮食方面要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充足的水分可促进肠胃蠕动。同时,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如红薯、芹菜、萝卜、白菜等,也可缓解。此外,要养成早晨定时上厕所的习惯。坚持体育锻炼也能改善胃肠的蠕动,平时可多做转动腰部、提肛的锻炼,每天早晚都练几十次。
尿路怕堵:多喝水,少憋尿
30岁的赵强怎么也没想到,因为一颗小石头堵在输尿管中,竟然引起了要命的腰痛。“当时疼得直不起腰,冷汗直冒、脸色苍白……”到急诊后,医生经过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尿路结石惹的祸。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因为腰痛难忍来看急诊的患者,检查后发现原来是尿路结石突然堵塞了一侧输尿管造成的。”银川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耀华介绍,“尿石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且多发于青壮年,尤其是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最为常见。经常久坐、喝水少、爱喝饮料、运动少、常憋尿等是尿路结石病人的共同特点。”
预防尿路结石,就要多饮水。适当增加饮水量,饮料不能代替饮水。除日间多饮水外,建议夜晚增加一次饮水,保持夜间尿液呈稀释状态,可减少晶体形成。寒冬的夜晚,有些老人为了减少起夜,晚上不敢喝水,但长期如此反而会让尿液浓度过高,诱发膀胱结石、肾结石的发生。适当增加活动量,可选择跑步、跳绳、上下楼梯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降低尿液中的草酸含量。
情绪怕堵:唱歌运动,及时宣泄
自古以来,身体健康状况和情绪就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不好,不仅会造成心理疾患,时间长了,还会影响五脏,让身体健康亮起红灯。
“工作生活中,不少人忽略自己的情绪管理,不良情绪慢慢被累积、叠加,渐渐就可能出现情绪障碍,比如暴躁、易怒、悲观、抑郁等。长期的不良情绪最终还可能会表现到身体上,如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胃肠疾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都与坏情绪密切相关。”宁夏宁安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李赓认为。
李赓主任建议,发现自己有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宣泄,可通过唱歌、听音乐、有氧运动、静坐冥想等方式进行缓解。还可以进行自我对话、培养兴趣爱好等,慢慢把负面情绪消化掉。研究发现,听10分钟音乐就能让你的坏情绪得到缓解,有时候学唱首不熟悉的歌,效果更好。 记者 刘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