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至,万物生。3月6日是“惊蛰”节气,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的开始,是桃花红、李花白、鸟儿高飞的时节。
惊蛰时节,大地回暖,也“惊醒”了各种病毒和细菌。另一方面,虽说春暖花开,却常有“倒春寒”不期而至,此时风邪容易侵入,“伤风”症在春季最为普遍,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银川市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王炎杰认为,“惊蛰时节,人们要特别注意一些养生要点,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比如,春天应该根据天气变化随之加减衣物,并遵循逐渐减少的原则,饮食应该注重保护脾胃,不可过食酸性食物,令木气过剩,克伐脾土。”
防病是养生重点
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也就不易发生疾病。“早春三月,冷暖骤然变化,使人免疫力与防御功能下降。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另外春季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也不例外,趁机肆虐,容易发生一些传染性疾病,如流感、水痘、结膜炎、腮腺炎等,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王炎杰提醒。
预防感染性疾病,平时应加强自身抵抗力,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多吃升发阳气之食物
惊蛰饮食还应遵从“春夏养阳”的原则,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比如适量吃些性温的韭菜,可起到补人体阳气,增强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在口味上则宜甜少酸,大枣、山药最宜于春季食用。”
王炎杰还建议,惊蛰期间多吃滋养阴气的食物,具体如梨、银耳、山药和蜂蜜等。山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养肝、滋肺益气、补肾固精等功效,可用枣、山药与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养肝益胃,滋阴润燥。
另外,春季主生发,还可多吃辛香、有“生发之气”的食物,如豆芽、芹菜、香菜、葱花、香菇、生姜以及适量的花椒。尤其推荐大家食用两种时令蔬菜:荠菜和香椿。荠菜是春季最早发芽的野菜,有护肝明目、利尿消肿之效,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香椿可提高免疫力,健胃、理气。
抓住养肝黄金期
俗话说,春季养好肝,健康一整年。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如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的规律一样,如果春播阶段没有把握好,后面就无从谈起了。
“春天首先要保证肝脏有旺盛的生理机能,应注意合理搭配营养膳食,可以多吃新鲜蔬菜,特别是可以理气的果蔬。还可以敲打、按揉、拉伸肝经;顺着肝经按揉,如果有疼痛点,一定要通过敲打、按揉、艾灸到不痛为止。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是肝经的原穴,每天按摩或艾灸它20分钟能养肝护肝。”王炎杰建议。
情志舒畅早起早睡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不足之人,容易肝火旺盛。老年人如果不注意控制情绪,易诱发眩晕、中风等疾病,年轻人易出现失眠、多梦、烦躁、痤疮、多汗等症状。惊蛰时节应尽量做到“恬淡虚无”,注意调节情绪,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
王炎杰认为,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本要点可概况为:早睡早起,睡前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足底涌泉穴,以促进睡眠。“中医养生中对睡眠有着不同的描述和要求,春季我们要做到早睡早起。保持充足、良好的睡眠对养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晨起可站在阳台或窗前,充分舒展身体,将双手搓热,捂在双眼片刻,反复21次,可以保养眼睛,防止春天眼睛干涩。白天多到户外晒太阳进行日光浴,可以养人体之阳气。”
小贴士
惊蛰茶饮方
■蜜糖红茶:红茶叶5克,放保温杯内,以沸水冲泡,加盖焖片刻;调适量蜂蜜、红糖。每日饭前各饮1次,能温中养胃。此茶适用于春天肝气偏旺,脾胃功能不佳者。
■蜂蜜陈皮茶:陈皮半个、蜂蜜2勺。将陈皮洗干净,冲入适量沸水,1分钟后倒掉;再次加入沸水,焖置30分钟;待水温热时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即可饮用。具有滋阴舒肝、养胃、健脾、润肺、祛肝火等功效,是春季绝佳的保健茶饮。
■百合杏仁粥:春季生发,干咳是常有的事,有些人晚上往往咳嗽更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建议可以喝点百合杏仁粥,百合具有补中益气、温肺止咳的功能,杏仁归肺经、脾经,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功效,是春季不错的保健茶饮。 记者刘威实习生王雯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