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句很扎心的话:上瘾行为,正在榨干年轻人。对此,有心理治疗师曾给“瘾”下过一个定义:一种暂时获得放松快乐,但长期伤害你,而你却无法放弃它的行为,就是行为上瘾。怎么样才叫上瘾?就是你对这件事“厌恶并渴望”。那么,外界诱惑如此多,我们一边想要戒瘾,一边又无法自律,该怎么办呢?
这些让人苦恼的“瘾”
认识尤尤(化名)的朋友都知道,如果要问她对什么上瘾,那就是买化妆品。29岁的她目前是一家餐饮连锁店的店长,在她租住的70平方米的房间里,有一面墙都是用来放置化妆品的,其中不同色号的口红,就有300多支……“即使有些化妆品买回来自己也不用,但放在那我就觉得心里舒服。”尤尤之前不觉得自己这样有什么不合适,花自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毛病,但直到去年年底,因为家里突然有一些财务问题,手头一下子拮据起来,不能再想买什么不假思索就买时,她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不买其他东西都可以,但如果不买化妆品,心里就像爬过很多虫子一样难受……“我怎么会对买化妆品上瘾?”意识到自己有“瘾”,这让尤尤有些慌。
和尤尤的“瘾”不同,做工程建设的马涛只对游戏上瘾。每天不管几点下班,回到家就算不吃饭,都要先打开电脑挂上游戏,有时候还是手机、电脑同时开着不同的游戏,那种“沉浸式”玩法,让他大呼“过瘾”。“我知道自己对游戏上瘾,其实有时候回来特别累,也想好好休息休息,但就是抵抗不了打开游戏的那种冲动,等玩了几个小时停下来时,已经没有任何精力做其他事了,感觉自己完全被掏空,倒头就睡。”马涛无奈地说,因为熬夜打游戏,自己去年过年前,突然出现心梗送去急救,那次经历也让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戒瘾了。
我们为何会上瘾?
对于这些成年人上瘾的行为,国家二级心理老师周秀珍说,虽然很多人上瘾的表现不同,但实际都有一个共同的形成“上瘾”的过程。
首先,这些令人上瘾的事物会给我们带来最简单、最直接的生物刺激,会令我们的多巴胺大量分泌,使我们感到兴奋、刺激和开心,正因为它们会使我们开心、舒适,因此身体就会自行建立维持舒适习惯的过程,进而不断重复这一行为而使其成为习惯。周秀珍解释说,当我们有了维持快感所形成的习惯时,便会进一步寻求心里认可以巩固习惯,进入这一阶段,我们便会开始协调自己的人生——时间、精力、计划、安排、包括资金。“因为生物刺激和习惯的加持,使我们想要戒除它所付出的成本变得巨大,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以及我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都需要跟着改变,由于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它的脱离成本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戒瘾失败会产生“负面激素”
对此,周秀珍强调,很多人会为了戒断某种瘾,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收效甚微,甚至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这就会促使内分泌系统产生“负面激素”,令人感到难受、沮丧、焦虑和不安。为了掩盖这些“负面激素”带来的困扰和不适,很多人会用成瘾源加大刺激自己的感官和内心,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将自己牢牢禁锢在自己的沉迷之中。
由此可见,这些上瘾症状,完全都是我们的生物保护机制与行为心理学自我构建的一个过程,“在这种状态下对我们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尤其是戒断失败后,这种挫败感会严重损害我们的自信,以及自我价值和自我认知。”周秀珍说。
上瘾了,该如何自救?
那么,针对“上瘾”,该如何自救?对此,周秀珍介绍说,大多数人成瘾沉迷的产生是因为个人执行能力低下,未来目标缺失,以及感官刺激自我化和短期化造成,简单来说就是思维越简单,能力越弱者自控力就越差,就越容易陷入上瘾和沉迷。
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些,要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寻找一件事,主动替换让自己上瘾的事,比如,当我们想打游戏的时候,可以试着穿上运动鞋立刻走到院子里,打开计步器,最好能够看到消耗的热量,不用多想,定一个圈数目标,埋头去走,哪怕一圈下来,也能看到走路这件事带给自己的一个积极正向的反馈——热量的消耗,这样我们便可以发现,自己不仅不会因为错过游戏而感到失落,反而会有一种充实的愉悦。“因为我们的内心十分清楚,和游戏相比,走路健身是更有意义的事,这便是完成了生物奖励机制的自我替换。”
替换原有的依赖摆脱沉迷
其次,摆脱上瘾,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关系”上入手。因为一切的烦恼,本质都是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如果渴望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就一定要养成主动联系他人的习惯。”周秀珍说,这样做或许不会在短时间内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只有这样,才会给自己更多地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机会。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态与习惯一定会让自己在社交上有所收获。最后,最重要的,就是“知道不对”。
“既然意识到对某件事情上瘾,并且有为此苦恼,着急想戒断,那么就要在不断改变和提升自我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构建自我价值体系,并实现正能量输出。”周秀珍举例,比如可以建立清晰的生活、工作目标,开始学会步骤管理和计划制定……“不管怎么去提升,有一点要清晰,所谓的改变和摆脱,核心其实是替换,用更好的行为去替换原有的依赖。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要急于求成,替换也要从最简单最直接的,跟人愉快的相处方式开始,让本身感受到自我成就和情感满足来逐步替代简单的生物刺激,从而摆脱沉迷。” 记者王敏王雯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