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生活消费焦点
游戏化学习,能带教育走出焦虑吗
时间:2021-05-21  来源:科技日报

 

  “游戏是虚拟的,但我们很认真地对待它。更重要的是,游戏重过程不重结果,这就是游戏精神。”5月9日,在腾讯开心鼠联合中国教育在线举办的“未来启蒙教育:游戏化学习的价值与应用”专家沙龙上,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尚俊杰提到了教育焦虑的原因之一——太重结果,不重过程。这其实就是缺少了一种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能带教育走出焦虑吗?多位专家在沙龙上提出了“游戏化学习”的解决方案。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李志民直言,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游戏化教学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激发其内在动力。“建议正确看待游戏,特别是尝试将教育看作无限的游戏。”李志民说。
  在真实场景中完成教学
  儿童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游戏则让信息传递的过程更为生动。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在谈游戏化学习前,先回应了公众对英语学习的质疑。前段时间,关于英语是否应退出主科的争论,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研究了几十年英语教育的龚亚夫坦言,现在的英语学习,确实存在一定问题。
  儿童学英语,应该是在真实的场景中去完成任务,培养语言能力。它需要实质性的互动与交流,需要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需要有成就感,找到和学习者的关联度——这恰恰是目前英语教育所欠缺的。
  龚亚夫说,英语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语言学习,培养成功的交流者。它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掌握一种素养。在他看来,改造英语学习的路径,恰恰应让游戏和学习结合,让儿童英语和生活更加贴近,将游戏延伸到家庭、学校、社区等场景。
  “我们不限于教学生一些词汇、句型、结构、语法和表达,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他们包括情绪管理、与人沟通等在内的多方面技巧。”龚亚夫说,游戏化学习,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英语的游戏化学习,则应该朝着语言学习和提升学生素养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在具体的科目之外,游戏化学习还可以在家庭活动中悄然发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浩英用包饺子举例,这是游戏,也是项目。一家人要以包出能上餐桌的饺子为目标,群策群力,家人是任务驱动下的同伴、盟友。
  她感叹,家庭其实是最容易创造游戏化学习的环境,“游戏化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骄傲、开心、自信……在游戏时,孩子能展现很多积极的情绪。如果学习时也能这样该有多好”。游戏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需求。李浩英提醒,家长要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游戏化学习,家长自己也要学会游戏化,把快乐和健康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从学习中获得深层次的快乐
  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尚俊杰观察到,在游戏时,孩子们似乎永远激情澎湃,永远精力充沛。他们对玩游戏有强烈的内在动力。
  但在面对学习时,情况则大不相同。“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句带有玩笑性质的调侃,多多少少也反映了一些家庭的教育困局。
  “应该让学习更加科学有效。”尚俊杰将自己的理念,总结为“新快乐教育”。
  教育,首先要科学。要让知识入脑入心,就要搞清楚人是怎么学习的,怎样做才能提升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深化基础研究——研究学习的基础机制,学习的环境影响以及学习效果的分析。
  但光科学还不够,学习还应该快乐。人做事的动机,无非是有意义和有趣。尚俊杰说,学习其实是人的本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动机却越发淡薄,越来越不知道在为什么而学。
  他认为,游戏有3层教育价值,即游戏动机、游戏思维和游戏精神。将游戏应用到学习中,让学生愿意学;设计一些积分、荣誉、排行等元素,让学生愿意挑战;更高层次的,就是追求自由的游戏精神,学生看淡结果,自愿做自己想做的事。
  “新快乐教育”追求的不是玩得很快乐,而是学得快乐;不是表面上的快乐,而是要从学习中获得深层的快乐;不是通过少做作业多游戏获得快乐,而是以游戏化学习为特色,整合多种学习方式,应用多种技术,让学生学得更快乐。
  “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面向未来、适应未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尚俊杰的期许。
  要实现这一理想,并不容易。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深入应用游戏化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及新技术,家长和学生则都要提升学习的科学素养,培养所谓的“快乐学习力”。
  记者 张盖
编辑:徐如意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银川市取消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  《银川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  宁夏出台《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
  •  暂停服务公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黄河两岸风景如画
    黄河两岸风景如画
    去沙湖赴一场鸟儿的盛会
    去沙湖赴一场鸟儿的盛会
    宁夏人物
  •  孟庆国:智慧政务服务要把握三个
  •  王如意:让节约成为习惯
  •  陈月兰:一份承诺 20年的养育情
  •  王会银:“和谐家庭是我的工作动
  •  宋东:“如果有下次 我还会义无反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