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文学》创刊三十周年见面会上,高耀山(左三)、郭文斌(左二)、闻玉霞(左四)共话杂志的一路走来。作家阿舍“文学与故乡”创作谈。
作家陈继明就文学创作进行分享交流。
12月8日,2022云上宁夏文学周在银川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自治区文联、江苏省作家协会、自治区团委、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共同主办,宁夏作家协会联合全区五市文联、各大高校共同举办。此次宁夏文学周设置多项活动,作家、编辑、读者“云”端相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与大家共话宁夏文学。记者李尚文李振文图
蓬勃的宁夏文学
宁夏文学走过60年,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上,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从“一棵大树”张贤亮,到“三棵树”“新三棵树”,再到石舒清、郭文斌、马金莲斩获鲁迅文学奖,80后、90后新生力量正在崛起,宁夏文学呈现出万木同春、花开满园的可喜局面。
整体而言,近年来,宁夏文学拳头产品中短篇小说一枝独秀,散文、诗歌创作已成为中国文坛不可忽视的力量,宁夏作家群在国内已成为一股独特的创作力量,中国文学的宁夏现象、西海固文学等品牌叫响全国,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的首讲由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西吉县开讲。2011年,中国第一个文学之乡落地西吉,随后,中国诗歌之乡相继落户原州区、同心县,西夏区也被授予中华诗词之乡。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文学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创作势头,涌现出马金莲的《一九八七年的浆水和酸菜》《马兰花开》《长河》、季栋梁的《上庄记》、赵华的《大漠寻星人》、马占祥的《西北辞》等一批优秀文学作品。尤其可喜的是,在重大主题创作方面形成了一定突破。如季栋梁的《西海固笔记》,还有《闽宁镇纪事》《百万大移民》《山河挚爱》《六盘山上高峰》《大搬迁》等纪实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非虚构长篇《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黑色版图》填补了宁夏文学在工业题材创作方面的空白和不足。
让文学照亮生活
宁夏文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及社会影响力,是宁夏宣传思想战线领域重要的支撑部分。2020年,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的领导下,宁夏文联成功举办了首届宁夏文学周,使得宁夏文学得以弘扬,精神得以彰显。今年,宁夏文联再次联合有关单位开启2022云上宁夏文学周系列活动,弘扬黄河文化、讲好宁夏故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再一次开启宁夏文学的新征程。
活动在一周的时间内,线上直播2022云上宁夏文学周开幕式暨第二届宁夏青年创作工作会议、作家主编面对面暨《黄河文学》创刊三十周年见面会、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第五届“阅读之星”颁奖、作家书房直播间、宁夏作家面对面直播间,另外还以线上视频的方式开展“文学对话——共致广大而精微的文学现场”、8堂作家公开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第二届春秋改稿会、宁夏青年作家新书发布会、宁夏城市文学座谈会等活动,从创作分享、文学对话、文学与阅读、文学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让文学更好地服务社会与人民,照亮生活与人心。
让思想交流与碰撞
文学是一种社会交流,除了文本本身的对话功能,也需要一场文学的盛会,让思想碰撞。2022云上宁夏文学周设置了丰富的活动,每一场都有作家、编辑与广大文学爱好者之间的对话交流,各种思想、经验在活动中密集地输出,启发每一个人。
2022云上宁夏文学周开幕式暨第二届宁夏青年创作工作会议举行期间,田鑫等青年作家代表通过自身成长经历,谈到了青年作家的时代担当。更有90后、00后作家,他们全新的面孔为宁夏文学增添了朝气,也让此次文学周多了更多年轻人的声音。
作家主编面对面暨《黄河文学》创刊三十周年见面会上,宁夏本土文学期刊《朔方》主编杨梓、《黄河文学》主编闻玉霞和《六盘山》杂志副主编单永珍畅谈了办刊理念、宗旨和经验,以及文学期刊对于作家和所在城市的影响,还特别讨论了当下电子媒介不断侵蚀着纸媒边界的情况下,传统纸媒刊物的创新和尝试。
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活动设置了两场作家公开课,由珠海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继明、宁夏作家阿舍分别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写作经验,作家们所讲的内容,不仅给写作爱好者新的视角与窗口,更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