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花对话。
一家咖啡馆的态度。
记录美好。
花朵与照片。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写旧人旧事、写花鸟虫鱼,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而在银川,也有个名叫二年的姑娘,深深喜欢这样的感觉,她开了一家集花店与咖啡馆于一体的小店,也叫人间草木。
她用自己喜欢的诗句,装点这家小店,让它在暮色降临时,能随时温暖走进来的客人。在这里,你可以坐在窗边,喝杯咖啡看会书,或者,买一束小雏菊,都是她乐于见到的事。
这间咖啡馆比其它河流更慢
很难去定义“人间草木”这间小店,如果非要定义,很多人都觉得,它更像一首散文诗。
店里的水泥墙、砖地,以及木桌,到处写满了诗句。比如,吧台上写着一句:咖啡馆,比其它河流更慢。而盛满鲜花的水泥花池上,则写着:我所愿的不是无止境地向上,向上,而是万籁俱寂时,我自在地沙沙歌唱。
这些文字都是二年写的,她爱读书,也喜欢码字,以前在固原一所学校当老师的时候,没少书写。而她的文字,深刻而柔软,吧台旁垒起的一摞书,似乎也默默透露出她喜欢读书的性格。
店里来的客人,也大多文艺感十足,有爱摄影的姑娘,有喜欢坐在窗边读书的情侣。下午4点多,就感觉时光会很慢,阳光从那面大玻璃照进店里,打在花上,一杯好味道的椰青奶咖上,人们的脸上,还有那些水泥墙上的字,都让这里像极了一首节奏缓慢的散文诗。
并不是只有玫瑰,才叫花
“随着年纪增长,越喜欢更真实的事情。”90后的二年,似乎更喜欢乡村山野,她不喜欢用华丽的东西装点店里,所以,店里的一切,都更趋于自然与真实。
装修墙壁时,发现里面的砖排列得特别拙朴,干脆保留了下来,将原始的建筑墙体暴露出来,让房间充满钢筋混凝土的味道,和些许破败的感觉。在满足店铺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房屋原本的样子,挂了一个木制的钟,让这里散发着年代感。进门的那个大大的水泥花池,是二年最满意的设计,“想让植物即使在室内,也有拔地而起的感觉,于是,就找人做了一个如鱼缸般的水泥池,可以实现同时储水与藏水。”二年说。
二年喜欢的花也是田园风、乡村风,所以,她平时最爱穿碎花裙,扎的花束也是自然的模样,“花长成什么样,我就会包装成什么样。”二年说。或许,这跟她曾经在湖南当过支教老师有关。那时,她常常喜欢在乡村里行走,总能遇见很多无名小花,比如一朵粘着露珠的韭菜花,一朵独特的鸢尾、格桑花,都会让人心生喜悦。
见此情形,二年常会顺手采几支,拿回宿舍,搭配在老旧的花瓶里,韵味十足。她还在宿舍门前的地里种了一池漂亮的郁金香,金灿灿的,特别美。她还会用相机给它们拍照,记录下它们成长的一切。
二年说,现在,她把这个花店开在城市里,却依然希望她所售的花保持乡村的风土。平凡如己,就是因为她觉得,“并不是只有玫瑰,才叫花。”
做一家书店与草木染工坊
因为喜欢摄影,喜欢拍一些平凡却闪光的事物,在湖南支教的日子,二年还拍摄了大量照片,如今,她把这些照片纷纷展示在店的二楼。
“现在这里还没完全布置好,如果可以,我希望它可以做成一个独立书店、艺术空间。”二年说,到时候,人们可以坐在这里阅读,以书换花,换咖啡都可以。这里还悬挂了好友张琦的一些毛笔字,“她没太练过,但我觉得她书写的感觉质朴、真实,没有技巧,正是我喜欢的。”
三楼,二年准备和张琦做一个草木染的工作坊。张琦是一个有机蔬菜倡导者,从小对草木染感兴趣。她说,草木染是大自然最真切朴素的美,古人取天地间的草木,以织物为载体,便能染出鲜活灵动的色彩。
“有段时间,我开始尝试用花草、柿子皮染布,发现这些自然中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染出新的东西,洋葱皮是天然的紫,咖啡粉是天然的褐色”,张琦说,将来,和花草树木有关的一切,都是她和二年想尝试的材料,她们会用这些材料画画、制作染布包、茶席,然后邀请大家一起感受自然所带来的真实与美好。 记者冯元春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