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生活消费焦点
杨白花:用针线作画
时间:2023-02-09  来源:银川日报
  杨白花作品《大漠沙韵》。
  杨白花。
  早些年,很多女性的美术启蒙都来源于长辈传授的女红。中卫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白花是70后,小时候对美的记忆,就是家里的绣品。从断断续续地学习,到成为这项技艺的传承人,她一直用针线绘就自己喜欢的画作。
  儿时艺术启蒙
  杨白花的母亲和奶奶都是刺绣能手,在她小时候,家里用的绣品都是母亲和奶奶做的,枕套、布鞋、鞋垫,上面都绣着五颜六色的图案,虽说是日常穿戴的物件,但那也是杨白花当时所能接触到的为数不多的艺术。长时间看着母亲和奶奶做刺绣,杨白花自己也耳濡目染,特别喜欢这种手艺。“我奶奶不光会刺绣,剪纸还剪得特别好,一张纸随便折一下就剪出一只鸟来。过去女人都不太会画画,但很擅长剪纸,能剪出花样再绣出来。”杨白花说,以前长辈做活,她就在旁边看,不过上学念书之后就不怎么绣了。
  “当时没有几个女孩子能上学,这个机会挺不容易的,父母也是顶着压力供我念书。虽说最后没念出来,初中就不上了,但能学点知识还是挺好的。”杨白花说,她上学时虽然不能专注刺绣,但功课之余,每当遇到有人来村里卖丝线和刺绣图样,她就用攒下的零花钱买了留下,等有机会再做。“其实,现在看以前绣的真不怎么好看,那时候也不会配线,就瞎配,但当时真的很满足。”
  辞职重修刺绣
  上世纪90年代,杨白花开始参加工作,刺绣这一爱好也基本搁置了。2005年左右,海原县有个“千珍绣”绣品商店开业,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绣品,很漂亮。“当时觉得,人家绣的咋就那么好看?样子也好,颜色也好。”杨白花说,当时她看着那家店里的鞋垫特别喜欢,就用心记住花样,然后跑回家照着绣,绣着绣着,最后干脆就辞了原来的工作,加入这家企业当了学徒工。
  “去了之后有老师教,学了很多新东西。但也正是因为接触了新东西,手比较生,绣得很累,记得那时候做完一天,浑身上下都疼。”杨白花说,虽然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刺绣,但再深入磨练技艺,还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这个颜色的线绣完后,下一个该用什么颜色的线?用多细的针?用什么针法?都要现问老师,一阵就有一个问题。
  随着杨白花不断绣着,问题越来越少,两三年后,她就能独立完成作品了。
  多种绣法结合
  从不断请教到独立完成一件作品,杨白花学到的刺绣技法真不少。“咱们海原传统的刺绣是剁绣,从绣花针到绣法都和其他刺绣不一样。”她介绍,剁绣的绣花针是空心的,相当于一个非常细的管子,绣线从针管穿入,到了那端还要穿入针头上的小孔,针的尾端得缠上铜丝方便手拿,如此才能开始刺绣。
  一般剁绣的成品,走针之处呈现出一片毛绒绒的质感,朴拙纯真。“这种绣法适合绣一些卡通,或者一些特定的图案,效果很好。但是如果绣风景,或追求逼真,就很难实现。”杨白花说,后来学习了新的针法,看到刺绣能呈现出不同效果,也让她重新认识了这门手艺。
  2017年,杨白花去苏州学习了一个月,回来后就开始对绣风景特别感兴趣。“以前不知道可以用乱针,看了人家的作品,发现草、树、水这些元素用乱针绣出来特别逼真。”
  在苏州学习期间,杨白花让别人帮着把自己之前用齐针绣的作品照片发过来,请苏州的老师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不仅学会了乱针绣法,还学习了哪些地方该用齐针、哪些地方该用乱针,以及不同针法过渡的技巧。
  慢工能出细活
  绘画要一笔一笔地画,刺绣也要一针一针地绣。杨白花至今仍然不太会画画,但绣了近20年的她,可以用针线“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杨白花说,之前自己参加过一次比赛,绣的东西不大,但要现场做。她觉得,既然参加了就要好好对待,这样才不浪费丝线和自己的时间。当时她把一根线分成4股,用极细的针,绣了山楂花,上面还有一只小鸟。正是由于线很细,那花和鸟看起来十分透亮、灵动,加上叶子正反面以及向光、背光处都用了不一样的绿色,特别细腻精致,最后得了第一名。
  除了小幅绣品,杨白花还曾经绣过一幅《源远流长》,是个3米长的山水作品,一个人独立完成,花了半年时间。“平均一天也就绣巴掌这么大一点。”杨白花说,用“慢工出细活”形容刺绣太贴切了,这倒不是说一定要绣得慢,而是说学刺绣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虽然如今她已经是市级非遗传承人,近两年也不断给人讲培训课程,但是对于自己未来的技艺提升,她还有着很多期盼。 记者李尚/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工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自治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樱桃花盛开 满园春意浓
    樱桃花盛开 满园春意浓
    生活在六盘山的楔尾伯劳
    生活在六盘山的楔尾伯劳
    宁夏人物
  •  盐池县95后“新农人”当起致富“
  •  发挥科协组织优势 为美丽新宁夏建
  •  张利代表:科技助力欠发达地区转
  •  王兰花代表:精神文明根植沃土 志
  •  赵耐香代表:坚持党建引领 完善基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