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对于肝脏来说,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肝细胞“长胖”——这在体检报告中被称作“脂肪肝”。据2022年的最新调查统计,我国脂肪肝的检出率已达20%,但很多人因为没有症状,所以并不重视,任其发展可能导致其他严重疾病的发生。那么,肝脏是如何悄悄“长胖”的?变胖的肝脏还能“瘦”回去吗?对于脂肪肝人群,中医如何辩证调理?银川市中医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黄华为大家进行了讲解。
不少人的肝悄悄“胖”了
55岁的孙先生,单位体检里被查出有轻度脂肪肝,医生嘱咐他清淡饮食,多运动。但孙先生对医生的话并不在意,依然频繁应酬,吃肉喝酒,“身边的朋友有脂肪肝的不少,这不算啥病。”就这样过了两年,当孙先生出现乏力、多汗、腹胀、恶心等症状时,却已经恶化成为重度脂肪肝了
“门诊上像孙先生这样的患者不少,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是体检时才发现问题的。这是因为,轻度脂肪肝多数没有明显症状,或者仅有疲乏感,易被忽视。”黄华主任介绍,正常人肝脏内都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胆固醇等,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当肝脏脂肪含量超过10%,即为轻度脂肪肝;肝脏脂肪含量10%~25%为中度脂肪肝;25%~50%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没症状就不用管?
很多人觉得脂肪肝不是病,查出来了因为没啥不舒服,所以满不在乎。但其实,放任脂肪肝,日久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脂肪肝患者由于脂肪过度沉积在肝细胞中,肝细胞气球样变,会有肝脏的炎症,导致肝炎,其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产生肝脏的局灶性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肝细胞会反复出现坏死。而坏死过程中会出现肝细胞的再生,导致结节。此外在炎症过程中容易产生纤维,即会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这种情况称为肝硬化。”黄华主任提醒。
中医治脂肪肝辩证开方
“中医认为脂肪肝主要是由饮食不节、气郁湿阻、瘀血内阻、肝腑虚衰导致,主要辨证有5种,需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调理。”黄华主任表示。
◆肝肾阴虚:多见于老年人和消瘦体型者,常见嘴干,喜欢喝凉的;手心、脚心发热,手汗、脚汗多;腰膝常感酸软,足跟痛;伴有头晕耳鸣等不适。肝肾阴虚,常因阴精耗损太过所致,如劳累太过、年老体虚等,所以养生更应注意保养肝肾阴精,做到劳逸结合、适时休息,饮食宜清淡,忌燥烈之品。
◆痰湿互结:此类体质的人群比例最高,多“丰满”体型,平时不爱活动;嘴里总是“黏黏”的;喉咙里好像有东西堵着;特别容易拉肚子。痰湿互结体质人群,饮食调理应少食肥甘厚味,多吃蔬菜、水果等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若能坚持服用中药,如化痰祛湿的二陈汤则效果更佳。
◆肝郁脾虚:这类人性格相对内向,心情容易抑郁不舒,易感疲乏,气短胸闷,不想说话;自觉免疫力极低,易感冒;食欲差,大便不规律。此类体质的人应注意精神调养,主动寻求快乐,如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听轻快的音乐等。多食用小米、黄米、大麦、山药、马铃薯、大枣、茯苓等健运脾胃的食物。而中药则可选用逍遥散以疏肝养血、健脾理气。
◆湿热内蕴:目前年轻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年轻人中湿热内蕴体质增多,表现在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口干口黏,口苦;便秘或大便不爽,小便黄。这类体质的人群可常服薏苡仁、赤小豆、苦丁茶等以解湿热。饮食应忌辣椒、姜、葱等辛辣燥烈食物。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体质常表现为胸部胀闷,面色偏黑;舌和唇色紫暗;常伴有各种疼痛,女性朋友则易出现痛经等。此类患者要注意情绪调摄、运动锻炼,因为郁闷、忧郁情绪会加重气滞血瘀倾向。多食能行气活血的食物。
光吃素就不会患脂肪肝吗?
除了肥胖和偏瘦外,还有些人体重正常,清淡饮食,也查出脂肪肝了,这又是为什么?
对此,黄华主任提醒,不是只有吃肉多才会导致脂肪肝,即使光吃素也可能导致脂肪肝。“首先,长期素食者,很可能由于营养不均衡,导致体内蛋白质缺乏,而肝脏将脂肪运输走是需要蛋白质帮助的,因此就会造成转运脂肪发生障碍,使脂肪在肝内堆积。另外,相比那些每餐大鱼大肉的人,素食者往往更容易感到饥饿,人体的消化系统就会刺激机体吃更多的白米饭、面包、饼干等碳水化合物来增加饱腹感,它们虽不是肉类,但热量可不少,也可能会导致脂肪肝。”
小贴士
体检发现脂肪肝还需做哪些检查?
当我们体检时发现脂肪肝,还需要进行如下检查以明确治疗方案。
肝功能检查:主要看转氨酶(ALT、AST)、胆红素、GGT是否升高;
B超检查:当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时,进行B超检查,能快速检查肝实质、血管结构、胆道和腹腔;
病毒标志物检查:了解有无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
肝纤维化指标检测:了解是否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CT检查:诊断脂肪肝最佳,准确性好于B超,但身体要接受一定量的X线辐射;
血糖、血脂检查:了解有无糖尿病、高脂血症。
记者刘威实习生马博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