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6岁的小何在和同事聚餐时突发意识丧失、摔倒在地,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同事们惊慌失措,赶紧手忙脚乱地摇晃、拍打倒地不起的小何。几分钟后,小何神志逐渐转清,同事们赶紧将他送至医院。经过病史询问与身体检查,小何被确诊为癫痫发作,并因此导致身体多处擦伤。原来,小何上学时就被确诊为癫痫,一直按时服药,癫痫很少再发作。但参加工作后,因为经常熬夜加班,药也吃得断断续续,导致癫痫复发。
6月28日是国际癫痫关爱日。癫痫是一种常见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时给患者带来生理痛苦的同时,也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那么,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是癫痫?如果有一天我们碰到癫痫患者病情发作,可以为他们做点儿什么呢?
发病原因复杂
银川市中医医院眩晕病科主治医师陈佳介绍,癫痫俗称“羊癫风、羊角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表现为反复癫痫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
癫痫的病因非常复杂,不同年龄的癫痫患者发作的病因不甚相同。新生儿期出现的癫痫,大多见围生期脑损伤、宫内感染、先天脑发育畸形;青少年时期,多见特发性癫痫,常见病因包括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先天遗传、代谢缺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肿瘤等;中青年时多见特发性癫痫,多由颅脑外伤、脑肿瘤等导致;老年才开始的癫痫,多考虑是脑卒中、肿瘤、退行性疾病及颅脑损伤。
“从中医的角度考虑,癫痫病因可以分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大类,先天因素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禀赋异常,后天因素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跌倒损伤、外伤或患其他疾病导致脑窍损伤等,这些原因造成脏腑功能失调,风火痰瘀闭塞清窍,遇诱因触动,则气机逆乱,元神失控发为癫痫。”
癫痫发作不只是全身抽搐
癫痫的发作具有短暂性、刻板性、间歇反复发作这3个特点。癫痫发作时,其症状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通常症状比较轻微时,持续2~3分钟就会结束,如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通常会超过10分钟。癫痫发作时,通常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身体抽搐甚至伴随口吐白沫的现象。癫痫如果控制不好,在生活当中容易反复出现,所以会直接影响日常的生活。
根据癫痫发作特征又可分为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大发作以神志不清、全身抽搐为主;小发作以短暂的意识丧失为主,就是一愣神就过去了,多见儿童和少年;局限发作,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的局部抽搐不伴有意识障碍,多数在数秒至数分钟即止。癫痫持续发作或反复发作伴间歇期意识功能不恢复,持续时间>30分钟是癫痫持续状态,主要症状包括短暂性神情恍惚,甚至突然扑倒、口吐白沫、双眼上翻、肢体抽搐,或口中怪叫,苏醒后对发作情况全然不知,发作前可能有眩晕、胸闷、叹息等先兆。
急性发作如何急救?
说到癫痫发作时的急救处理,你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电影里曾出现的某些场景:一人在癫痫发作时,旁边的人会采用掐人中和按虎口的方式,让患者早点清醒;或者有的人会压住他抖动的肢体。其实,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可能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损伤。那么,如果家有癫痫患者,或者在外遇到患者发作应该如何急救?
陈佳医生建议,“癫痫急性发作时,首先要防止跌伤和碰伤,立即使患者侧卧,让唾液和呕吐物流出口外,避免吸入气道。在患者张口时,可将折叠成条状的小毛巾或手帕等塞入牙齿中,以免舌部咬伤。将患者衣领裤带放松。要特别注意的是,患者抽搐时不要用力按压其肢体,以免造成骨折。癫痫发作时大都几分钟内终止,不必采取特殊的治疗措施。对癫痫自动症患者,在发作时要防止自伤、伤人或者打人毁物。对于癫痫持续发作的患者,应立即拨打求救电话将其送到医院诊治。”
以药物治疗为主
癫痫的治疗,目前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果一年中有两次以上的发作吃单药进行治疗。单药治疗,就是尽可能用一种药物治疗,如果合并用药,以两药联合为主,不建议同时使用三种药物。多次发作或发生过癫痫持续状态的病人尽早开始规范治疗,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应随意更换或者停药,如病情控制良好,3到5年不再发作,可以考虑逐步减药直到停药。
“部分患者会出现顽固癫痫发作,服用抗癫痫药物一段时间后,没有明显改善,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癫痫中医的治疗,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需要辩证使用中药,尤其要注重虫类药物的使用,能良好地减轻和控制发作。还可以佩戴芳香开窍类药物制作的香囊,能醒神开窍。”陈佳医生介绍。
注意几点细节减少发作
如何预防或者减少癫痫发作,陈佳医生给出几点建议。
对于已明确发病诱因的癫痫患者,应格外注意规避诱因。患者首先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刺激。
夏天天气炎热极易导致睡眠不好,而睡眠不好或不充足也是癫痫的诱发因素之一。在夏季,癫痫患者要注意规律作息,保持休息环境的温度适宜,还要避免过度劳累、吸烟饮酒等。
青少年癫痫患者应避免长期看电视、玩手机。女性在怀孕前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胎儿头颅外伤。癫痫的发作通常没有任何征兆,所以游泳、驾驶、高空作业这些行为对癫痫患者来说都非常不安全,建议还是避免。
另外,癫痫患者平时还应注意饮食清淡,少食肥甘厚腻之品。可选用山药、薏仁、绿豆、小米煮粥,可健脾化湿化痰。 记者 刘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