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市县园区焦点
灵武市:沙地蔬菜帮助致富 兴旺村走上一条兴旺
时间:2018-06-25  来源:银川晚报
   “种地要翻沙,走路要扒沙,吃饭要吐沙……”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灵武市郝家桥镇兴旺村,是灵武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搬迁移民的吊庄村,这里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是个典型的贫困村。

  但近年来,在政策扶持和农业技术支持下,该村大力发展沙地大棚蔬菜,韭菜、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多地。目前,全村425户村民中有400户种植沙地大棚蔬菜,共有大棚2200栋,特色农业让兴旺村走上了一条真正的兴旺路。

  A
  土地沙化曾是典型的贫困村
  仲夏时节,走进兴旺村,美景便映入眼前:一排排整齐的设施大棚,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蔬菜,无论是大棚里还是大田里,都长满了茄子、番茄、葡萄、香瓜等多种让人垂涎的蔬菜瓜果。但在几年前,这里还曾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我来这里有20年了,前十几年都是我在家种着几亩沙地,老公外出打工。俩人一年的收入也就能勉强维持生活开销。”在大棚里摘西红柿的兴旺村村民郭翠兰告诉记者,现在这一棚蔬菜的收入就顶过去一年的收入。在她清晰的记忆中,十几年前生活在这里村民受尽了风沙的侵袭,尤其是春天,想吃一口干净饭都不行。
  “和我一起搬迁过来的好几户,因为受不了这里的风沙侵袭和土地的贫瘠,都回去了。”村里设施大棚种植大户杨月庆说,那会儿妻子一个劲地要回去,要不是自己坚持,哪里有现在的好生活。
  B
  设施大棚增收又防沙固沙
  兴旺村的命运是被蔬菜大棚改变的,而杨月庆就是最初想到建蔬菜大棚的那一批人。
  2010年,杨月庆最先在村里搞起了设施大棚种植韭菜,不仅减少了韭菜的病虫害,种出的韭菜水分含量较低也易于保存。“韭菜好管理,当时附近村子在搞设施大棚,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建了两座大棚,没想到从当年10月份到来年2月份的3茬韭菜就收入了五六万元,是种地的几十倍。”杨月庆说。
  看到种植设施大棚的效益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设施大棚农业的队伍中。尤其是2013年以来,在政策的扶持下,村里的设施大棚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截至目前,全村425户村民中有400户种植沙地大棚蔬菜,共有大棚2200栋,村民人均年收入14000多元。如今,除了种植沙地韭菜外,这里的设施农业已经日趋多元,有番茄、葡萄等多个品种。
  在为农民增收的同时,沙地韭菜还起到了防沙固沙的作用。以前的兴旺村一到冬天沙害严重,沙地韭菜则使这一情况大为改观。“位于村子西北的温室大棚有效固住了沙子,加上我们还在外围建了防沙带,现在村子几乎没有风沙了。”村民刘建军说。
  C
  无公害蔬菜成了致富的金饭碗
  在兴旺村的蔬菜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这里进行着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合作社发挥技术优势,进行蔬菜无土化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实验,并通过示范带动农户实现韭菜标准化生产,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
  村民黄少卿告诉记者,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他采用二代温室种植蔬菜,3年~4年换一次土重新定植,避免了病虫害,基本不用喷洒农药,再加上品种好,所以上门来收购的客商也越来越多。
  “以前我们是单打独斗,现在我们和合作社一起共进退。”村民杨孟理也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他告诉记者,合作社除了统一技术培训、免费提供农药、种子外,还承诺有保底价格,所以不怕市场价回落,也不怕没有销路。
  “我们这里在毛乌素沙漠边缘建的,首先土地是纯沙土,一旦你使用点农药化肥,流失快,所以老百姓几乎不使用农药化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农家肥种出来的蔬菜品质就是好,符合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兴旺村党支部书记王学礼介绍,下一步,村里将继续引进专业化的农业企业,将兴旺村的无公害蔬菜打造成品牌,让村民们有一个致富的金饭碗。(记者 张碧迁)
编辑:张春婷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  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
  •  关于印发《宁夏质量兴农万里行活
  •  宁夏高院公布十大知识产权案
  •  王永忠(正厅级)涉嫌受贿被提起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六月的银川  半城湖光一城景
    六月的银川 半城湖光一城景
    治沙“前线”建起沙漠公园
    治沙“前线”建起沙漠公园
    宁夏人物
  •  南坪水库的守望者:赤地千里 那些
  •  蒙文英:从羊倌到致富“领头羊”
  •  赵秀兰:下岗后,绣出自己一片天
  •  扎根农村创业寻梦的80后黎伟
  •  哈丽娟: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