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市县园区焦点
瑞应村:小菌棒释放大“蘑”力
时间:2024-03-14  来源:中卫日报
  初春的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沙坡头区东园镇瑞应村的吴建民和鲍学义早早来到了食用菌大棚里。乍暖还寒,但大棚里却一直恒温。一排排整整齐齐的菌棒上,新鲜的蘑菇长势正旺。
  2007年吴建民就开始了种植菌菇的探索,他家种植的菌菇规模在全村算是数一数二的。为了种出高品质的菌菇,吴建民和妻子王慧二人付出了不少心血。为了保证菌菇新鲜,夫妻二人经常从半夜采摘到天亮。
  “我种平菇13年了,这些年整体效益还是很可观的。今年年初村上又组织我们外出学习,对我们种植户来说很有帮助。”吴建民接着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每个大棚每天产量最低300斤到400斤,最高600斤,每斤3元到4元不等,一年纯利润在20万元左右。这些年,吴建民家里的运输车、小汽车、电三轮,还有城里的楼房,都是种植菌菇挣的钱买的,日子越过越好。
  在瑞应村,小菌棒正在释放大“蘑”力,很多村民靠种菌菇走上了致富路。今年44岁的鲍学义,也是瑞应村种植菌菇最早的一批人之一。
  “我从1998年开始种植菌菇,到现在有26年了。以前的菌袋成本低,现在造价逐步攀升,我们也开始探索更新灵芝、猴头菇等其他品种,希望能把这个产业做好,提高效益。”鲍学义感慨道,不论是种植技术还是保鲜技术,菌菇产业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以前都是半夜两点多开始采菇,现在我们有了冷库,早上五六点采完之后就可以进入冷库保鲜10天左右。”鲍学义接着说道。
  据瑞应村党支部书记李财介绍,瑞应村主导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全村有5000多亩土地、250多座大棚。菌菇产业在提高群众收入带动乡村发展的同时,也让瑞应村摆脱了“空壳村”的现状。去年3月6日,瑞应村菌菇培育车间正式投产,菌棒日产量可达6000棒,预计全年菌棒订单量超过100万棒,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26万元,村级主导产业发展呈现蓬勃态势。全媒体记者 张秀 吴进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宁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金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银川迎来红嘴鸥
    银川迎来红嘴鸥
    春来湖水绿如蓝
    春来湖水绿如蓝
    宁夏人物
  •  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
  •  在质检中深耕 在蜕变中闪光
  •  择一事 终一生
  •  不以路远忘初心 不以繁华易匠心
  •  刘建国:以本职与履职为支点参政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1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