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消融,大地回暖。虽然北方的春天来得稍晚,但在中宁县恩和镇红梧村,村民们已经忙乎起来,一个“大计划”正在酝酿。
“春节期间,我们销售了400多只羊,销售额30余万元,整体前景还是可观的。”红梧村经济合作社养殖场负责人任琯说:“新的一年还要再扩大规模,打算将我们的旅游业和养殖结合起来……”
“要是再扩大规模,我还要再托管10只!”村民田彦彪说:“自从村里进行托管养殖,我托管了4只,太方便了。把羊放在养殖场,我们不仅不用愁草料,每年还能当股东领分红,我自己也能出去打工挣钱,这个政策确实好!”
红梧村党支部书记李兵告诉记者,因为红梧村现有耕地多为白浆土,移民种植饲草产量低,加之养牛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群众养殖意愿低,牛场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村党支部通过走访论证,结合群众意愿,在“托管养殖”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积分制管理”机制,打造肉羊“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条,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逐步增产增收,红梧村聚焦羊场运营投入大、人工成本高、运作效率低等问题,探索实施“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能人帶动+联合托管+固定投资收益”合作模式,于2022年初与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党员致富带头人签订联合托管协议。托管后,村集体通过固定资产入股的模式,持续增加集体收益,每年节约人工、饲草等费用76万余元。同时,通过“托管养殖”带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达20余万元。
“为持续助农增收,我们依托集体经济联合托管,创新实施‘兜底+输血+造血+扶困’联农带农富农新模式。由村集体为监测户中无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者每人配股3只基础母羊,并以每年分红1500元做好兜底保障;并为从事养殖行业的监测户、脱贫户搭建‘借羊养羊’平台,通过出借基础母羊帮助其改良品种、扩大规模。”李兵说,此外,向有养殖意愿和养殖能力的一般群众“赊销基础母羊”,帮扶其发展养殖业;并为整户残疾且有劳动能力和整户弱劳动能力的移民群众免费配送品种肉羊100余只,群众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我赊销了5只羊,今年春节期间以每只800元的价格卖了,在这样的市场行情下,还赚了钱,确实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75岁的村民马成俊说:“我和老伴年纪大了,基本没有收入来源,村里政策确实好!”
红梧村里开设的“羊场积分超市”,将羊只“明码标价”摆上货架。动员本村有养殖意愿但经济条件差的一般户到羊场务工,以工时兑换积分。同时,对不同品种、大小的羊只设置不同兑换分数,务工群众可通过积分兑换品种肉羊,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在全村范围内形成“家家能养殖、户户有产业”的良好局面,也让村民纷纷点赞。
“从养殖场开办后,我和媳妇就都在这里打工,能挣上稳定的工资,我们都非常高兴。”村民马海龙说:“有了好政策支撑,我们也越过越有信心。”全媒体记者 张秀 孙迎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