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银川市生态节水主题公园,树木萌发新绿。(资料图片)记者 李靖 摄
近日,一股股清澈的再生水顺着管网,从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向阁第湖、燕鸽湖、章子湖、孔雀湖等进行补水,开启了我市新一轮的再生水补水工作。
再生水作为城市第二水源,现在已经被广泛用作河湖补水、工业冷却用水、绿化用水、城市杂用水等,减少了城市向黄河取水量,保护生态的同时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A 再生水品质不断提升
在银川市兴庆区东部有一座节水主题公园,与普通公园不同的是这里还是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的所在地,地面是绵延起伏的绿地、丘陵,人造景观让人感受到满眼春意和生机,公园当中有一座规模不小的人工湖,湖面波光粼粼,这里的湖水全部来自旁边半埋地下的再生水厂。
“这是一座城市与自然深度融合的杰作,这里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场地,也让再生水厂发挥了大作用。”市民刘先生说,自从公园开放后他就经常来,每天锻炼的同时也在观察,看水厂生产出来的再生水到底干不干净。带着疑问和挑剔,他走遍了节水公园的每个角落,让他惊喜的是,再生水厂的设备很安静,没有任何异味,再生水浇灌的树木和草坪长势非常好,湖里的再生水清澈见底,鱼儿游得自由自在。由于再生水水量大可循环,节水公园里的湖水就像是个大鱼缸,显得非常清澈。据了解,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处理水质达到了地标四类标准。
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采用半地下式建筑形式,污水处理核心工艺段池体顶部为开放式生态景观公园。借鉴“双首层”设计理念,使市民娱乐与水厂运行生产互不干扰。“水厂充分利用水源热泵和风光发电技术,分离处理雨水与污水,地表径流及管网进行雨水回用,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再生水供给,实现水资源平衡。”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处理工艺和设备的不断改进,再生水的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利用“速沉污泥微发酵、七段式生化组合工艺、新污染处理、高浓度恶臭处理、资源回用”等五大核心技术有效提升再生水利用率,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处理规模达30万吨/日,有效解决了银川市兴庆区、德胜商住区、阅海商住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难题。
B 提升再生水利用效率
再生水的好处多,但用起来还不是十分方便,主要原因是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再生水供水管网。为此,银川市城市管理局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再生水项目建设,实施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再生水利用管网(一期)项目,新建贺兰山路等道路再生水管网,对三区内21处既有再生水管网断点、堵点进行连通;实施银川经开区污水资源化利用再生水回用项目,沿满城街、宝湖路、金波街至三污厂提升泵站新建再生水管道约13公里;打通沈阳路、宏图街等再生水管网,形成再生水管网互连互通新格局。同步启动“再生水智慧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实现再生水运营智慧化管理。
在工业用水方面,通过水资源配置、计划用水定额管理以及再生水确权交易试点项目的实施等措施,加快推动银川经开区工业利用再生水,同时谋划推进银川经开区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建设项目,补齐银川经开区配套基础设施短板,满足工业企业用水水质需求。通过布局再生水管网,增设取水水鹤、绿化喷头、加装增压泵等设施,逐步解决城市园林绿化再生水用水问题。银川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再生水主管网已达范围内的公园绿地,可通过车辆取水、绿化管网对接等措施,增加再生水利用比例。同时,积极协调园林部门加快完善支线管网建设,在再生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做到再生水应用尽用,进而减少绿化取用自来水和地下水的水量。
此外,市城市管理局将加大与水务、环保、住建等部门对接力度,积极配合做好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工程,南部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工程(一期)、第六污水处理厂片区再生水生态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推进第七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水质提升净化工程,通过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水质净化,提高河湖生态补水再生水的利用,同时置换更多的新鲜水用水权。 记者 李鲲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