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树陆续开花。
春意渐浓,春节过后,贺兰县330亩樱桃陆续开花,温棚里,绿叶重重叠叠,洁白多姿的花朵俏立枝头,一团团一簇簇竞相绽放。据悉,当地最早一批樱桃40天后即可成熟,大批量上市预计在五一前后。
技术成熟提早上市
为了解决设施园区温棚老化、品种单一、效益下降等困境,2018年开始,贺兰县曾多次组织科技特派员到陕西、甘肃、辽宁、山东等地考察,并于2018年组织部分种植户引进国内最优质的樱桃和鲜食葡萄新品种,分别在雄英村、新平园区和欣荣移民村进行试验示范,近5年来逐步从引种、管理、销售实现规范化。
说起贺兰县的樱桃产业,峻松樱桃采摘园远近闻名,负责人董松育一家人2015年来到贺兰县,开始尝试樱桃种植,经过多年打拼,已从最初的4个棚发展至如今的21个棚,有利带动了周边村民参与。
采摘园位于贺兰县习岗镇新平园区,每年贺兰县最早上市的一批樱桃就产自这里,“大概40天后,这批美早樱桃就成熟上市了,消费者可以提前品尝到本地栽种的优质樱桃,丝毫不输进口樱桃。”说起自家的农产品,董松育十分自信。
而这份自信来源于他多年种植经验和技术的积累,以及创业干事的吃苦耐劳精神,“种樱桃要注重控制温度和湿度,比如它在休眠期,需要在0℃至7℃之间休眠800个小时,早上天不亮就要把大棚棉被放下来,晚上天黑后要再把棉被卷上去,是个细致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董松育的精心培育下,采摘园的1600棵樱桃树年产量达到7000公斤,每栋温棚的产值也超过了10万元。
品种丰富品质上乘
贺兰县地形平坦、昼夜温差大,种植樱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因此近几年当地樱桃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目前该县主要由多家企业带动种植总面积达330亩,单价为每公斤160元至240元。
“树龄不同产量不一样,产量一般为2300斤/亩左右,每栋棚产值达10万元以上。”贺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级农艺师马治虎介绍说,目前贺兰县种植品种有美早、布鲁克斯、萨米脱、红灯、雷洁娜、桑提娜、佳红、黄蜜、雷尼尔等。美早樱桃甜而不腻、似火如珠,是樱桃界的颜值担当;布鲁克斯樱桃颗粒饱满、甜度高、口感好;萨米脱樱桃颜色艳丽、果肉嫩、味酸甜可口,是丰产品种。
而在宁夏嘉鑫绿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0亩樱桃基地,温棚里一朵朵白色小花映入眼帘,妩媚多姿、俏丽争春。去年企业栽种的樱桃产值达到了近50万元,良好的收益坚定了负责人刘川发展樱桃产业的信心,他表示:“我从2018年开始栽种樱桃,一开始选择的品种不多,种植技术也不成熟,走了不少弯路,近两年政府大力规范种植技术,效益也越来越好。”
产业兴旺人才返乡
当前,贺兰县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加大草莓、樱桃、葡萄等设施农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保驾护航,不断健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实现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发展。
随着贺兰县樱桃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22岁的陈守志就是其中一员。2019年他毕业于宁夏农业学校,作为农业专业毕业生,怀揣着一腔乡土之情,陈守志毕业后来到贺兰县习岗镇五星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投身樱桃产业。
作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年轻担当”,陈守志等一批年轻人敢于突破桎梏,加大和高等院校合作,在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应用上不断发挥创新引领的价值,更注重在生产模式、管理方式及联农带农中应用新的方法与机制,同时创新销售理念,以进驻本地高端水果超市为目标,将樱桃产业发展得枝繁叶茂。
近两年,陈守志采用了“订单农业+托管经营+入股合作+入园务工”相结合的多维度利益联结机制,带领当地农户共同发展、共享收益。工人罗伟是附近村民,已在园区务工多年,目前每月收入近6000元,他表示:“在务工的同时也在学习种植技术,以后有机会自己也能包棚种。” 记者梁小雨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