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一定是高质量发展的“优等生”?纳税大户一定发展质量更好?拿“亩产效益”评价的尺子量过去,答案是:不一定。
近期,我市发布了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一些规模并不算太大,但是以技术创新挑起发展大梁的企业被列入了“优等生”的行列。而一些高耗能的大企业被亮出“红牌”,不得不放弃筹划中的高耗能项目,转而投资下游产业。
“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即以提高‘亩产效益’为核心,围绕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等重点,鞭策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从粗放到集约、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真正落实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市工信局负责人一语道破“玄机”。
如何用好“亩产效益”指挥棒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石嘴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工业是石嘴山的经济支柱,工业企业是石嘴山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力军。在推进“双碳”目标愿景、加大能耗“双控”力度、限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政策背景下,面对产业发展不足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双重压力,石嘴山在制定出台《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改革,充分运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和单项指标排名等企业“体检结果”,紧紧抓住分类施策“手术刀”,精准发力“深度治疗”,全面推进企业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努力走出一条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首先,市工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对所有规上企业进行集中“会诊”,发布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和单项指标排行榜,然后分类“对症下药”。
“将企业R&D投入强度和万元产值能耗强度、万元产值煤炭消费量、万元产值用水量、万元产值排放量等单项指标评价排序结果,通报给发改、科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等相关部门,要求按照亩产效益评价办法规定和各自职责,分别制定负责领域的差别化政策措施,优先支持A类企业发展,指导B类企业改造提升,倒逼C类D类企业整治、转型。”市工信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道。
具体来说,在分类精准施策的同时,树立转型升级“风向标”,让所有排名靠后的企业向“优等生”看齐。大力实施招商引进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淘汰出清一批“四个一批”行动,加大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项目集中,着力调整优化产业产能产品结构。对综合评价为A类B类但个别单项指标排名靠后的企业、能耗已超年度指标或时序进度的企业,逐企送发温馨提示告知书,提示企业针对短板弱项进行整改,督促企业加快产业转型或市场出清。同时,对C类D类企业,加强日常监管巡查和联合执法检查,提示企业务必加快改造升级争先进位,否则将面临逐步淘汰的局面。
通过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和差别化政策措施,在全市工业企业中树立了“亩产效益论英雄”导向,切实增强了企业争先进位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和主动性,深刻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有效提高了资源要素综合利用效率和产业“腾笼换鸟”。
石嘴山市铂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宁夏宁平炭素公司通过多轮公开竞价,以0.459万元购买得到25吨二氧化硫排污权资格,铂唯新材料公司以二氧化硫排污权作为企业资产抵押贷款成功获贷200万元,拉开了宁夏“谁排污谁付费、谁减排谁受益”排污权改革市场化序幕。
宁夏嘉峰化工有限公司主动放弃原计划要上的高能耗电石项目,改为投资发展下游产业,降低了企业能耗水平,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宁夏贝利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与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宁夏绿色氰胺化学新材料研究院和战略创新联盟,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内氰胺行业龙头标杆企业,带动氰胺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擦亮“世界氰胺之都”的名片。
“随着亩产效益论英雄理念的深入推进,衡量一个企业价值的高低不仅要看其贡献了多少产值,还要看它消耗了多少资源、付出了多少代价,从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市工信局负责人说道。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石嘴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比全区高2.8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这一增一减,是石嘴山积极转变发展理念,以“亩产效益”这一味良药辨证施治,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发展,更好地实现工业化和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最生动的注解。记者朱凤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