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摘引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科技、人才、创新这三个“第一”其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个“第一”直击我国当前的现实问题,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提供了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建设产业转型示范市,是自治区党委赋予石嘴山的目标定位和使命任务,也是石嘴山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着力点。聚力科技创新,打造产业转型示范市,为石嘴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增添“新”的动能,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
围着项目转 构建产业集聚“强磁场”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市工信局局长吴亮表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要准确理解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局性、引领性特征,准确理解把握“融合”“集群”的重点方向、主要特点。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的七个方面重点领域,石嘴山将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相关工作部署,科学论证、充分研判,研究提出本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思路举措。目前,我市围绕“六新”产业稳链条促集群,扩投资上项目,按照谋划储备一批、投引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四个一批”要求,分产业做实做细项目库,在抓好今年257个工业项目的基础上,已谋划2023年项目119个,重点抓好12个投资10亿元以上、5个投资30亿元以上和5个投资10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对正在建设的东方希望、江苏润阳、澄安科技、氟峰新材等重大项目要专班推进、专项督导,力争尽早建成投产达效。瞄准“六新”产业大招商,对接央企国企、500强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招大引强,紧盯重点产业链条上下游、左中右补链壮链,着力增强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力争培育形成500亿级产业集群2个、200亿级产业集群2个,100亿级产业集群2个,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盯着企业干 激发科技创新新动能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产业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驱动和引领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我市转型发展的强劲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市科技局将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对全市重点产业链的研究,深入企业调研,指导企业凝练科技项目,通过实施重大重点科技研发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助力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难题,为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大力培育‘单项冠军’企业,孵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为全市全力创建产业转型示范市激发科技创新强引擎。”市科技局局长周福祯说。
瞄着市场变 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石嘴山以“转”赋能,以“升”聚力,打出了一套不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的组合拳,“瘦身”“健体”齐头并进,工业转型发展的步伐日益铿锵。
市工信局局长吴亮认为,立足石嘴山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必须以实施工业结构、绿色、技术、智能“四大改造”为抓手,调结构促升级、补短板固优势,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在基本保持行业产能不减少、市场份额再提高的前提下,通过扶优扶强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整治提升一批、淘汰出清一批,加快碳基材料、电石氰胺、多元合金、煤炭洗选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钢铁产品多元化和钢焦一体化发展,实现产业资源整合、企业数量减少、产能相对集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势再造。结合我市煤炭集中加工区整治提升行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新产业新项目腾出土地、能耗、水耗和环境容量等发展空间。强化“双碳”“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实施能耗煤耗减量替代、可再生能源替代和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逐步实现绿色发展。
掌握核心技术 赢得市场竞争话语权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全市200余家科技型企业燃烧着“小宇宙”,支撑并带动全市产业转型的车轮滚滚向前。作为科技型企业,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紧紧围绕钽铌铍钛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加速跑”。3项“1025专项”提前“圆满交卷”,2项被国资委评估为“超额完成”,1项被推荐纳入国资委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推广目录。以攻克重大技术难题带动产业效益提升,科技创新“军令状”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特种铜合金产业实现投产11年以来、钛产业实现投产14年以来历史性全面盈利。
中色东方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春光说,中色东方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突出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攻关,持续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深化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以重点项目、关键技术突破为依托,加快引进和培养各类高端人才,让更多“千里马”在公司创新创造、竞相奔腾。
企业“出题”,教授“作答”。石嘴山市宝马兴庆特种合金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企业把产品精细化的数据不断向小数点之后推进,一步步成为以产品质量说话的行业领跑者。“利用工业固废生产超低碳硅基微合金SLC孕育剂”项目是由宝马兴庆牵头承担,联合上海大学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开展的东西部合作与产学研项目。该项目以低于传统冶炼工艺50%以上能耗、完全取消传统工艺煤炭资源消耗的新型绿色低碳生产技术,开发获得多系列的低碳硅基微合金孕育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企业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强化自身创新主体作用,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创新优势,推动更多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到生产线,迈向市场化。”宝马兴庆经理魏创林说道。记者朱凤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