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开展以来,银川市聚焦民生“急难愁盼”问题,从“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入手,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征集了一批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实施10个项目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年底前这些民生实事已按要求、按进度完成,城市的面貌有了提升,群众的生活有了改善,幸福的生活就在群众身边。
老城区设施不断升级
冬日的阳光下,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长城花园社区银凤小区,原本陈旧的楼宇和公共设施焕然一新,凉亭、长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今年年初,银川市将75个老旧小区、151万平方米区域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一。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改造中,依托城市更新、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整合养老托幼、雪亮工程、智慧社区、供热、无障碍设施等行业领域的政策和资源向改造小区予以倾斜,使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域实现了联动改造。
改造的同时,通过“三合院”“四合院”改造把街巷贯通,打通城市毛细血管,新增和完善安防监控设施515处,新建和改造自行车棚71处,增加电动车集中充电设施,解决飞线充电问题,施划新增停车泊位4049个,新增老年活动区、儿童乐园以及休闲广场约1200平方米,新增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房)81处,拆除彩钢房、鸽子棚以及各类违章和临时搭建约2万平方米。
城市居民上下班最关心的就是交通问题,银川市交管部门针对40余处交通拥堵节点路口实施精细化改造,通过设置直左待行区、增加车道、调整交通组织方式等,减少交通冲突,提高路口通行效率。上海路与天平街路口,全天通过路口交通流量由优化前的10.8万辆增加到12.8万辆,通行效率提高18.5%。同时,在26条主要干道进行“绿波带”试点工作,优化正源街与黄河路、正源街与新华路、正源街与南薰路三个路口的交通组织和信号配时。优化后,早高峰由北向南行驶时间由优化前的196秒减少至105秒,通行时间缩短46.4%;由南向北行驶时间由优化前的286秒减少至135秒,通行时间缩短52.8%。
城乡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手机点两下就办好了,特别快而且不用跑腿了。”最近拿到了居住证的刘女士说。今年银川警方为近70万银川市暂住人口办理电子居住证业务,电子居住证系统将逐步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化业务数据联通,实现电子居住证信息的共享互认。
银川市以国家邮政局“快递进村”全国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市政府将乡村振兴快递进村便民服务活动列入2021年为民办十件实事,积极推进“快递进村”工作,健全县、乡、村寄递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地区流通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级快递网点241个,覆盖行政村202个,快递行政村通达率72.14%。
作为民生实事,银川市司法局在100个偏远乡村配备智慧公共法律服务终端,让偏远乡村的群众不用到市县就可以实现法律咨询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同时,开通“银川市公共法律服务微平台”微信程序,实现查询咨询、政策了解、法治宣传、文书下载等功能,增强偏远乡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会更加关注儿童和困难群众
为了对城市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儿做好关爱帮扶服务,市民政局先后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包括对留守、困境、孤儿等三类儿童进行精准排查,并为其提供科学评估和个案帮扶;创建儿童之家示范点,打造一批特色服务项目;培训专业化帮扶队伍,提升基层未保人员综合能力,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成长暑期营地活动等,同时,通过开通未保热线,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困难求助受理、法律政策咨询、帮扶转介、心理疏导等服务。
“一老一小”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市民政部门为市辖三区2000户75岁以上居家特困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低收入家庭以及享受高龄低收入老年人生活津贴的老年人,安装烟感、一键报警呼叫以及天然气泄露检测等物联网装置,保护老年人人身安全。截至11月22日,入户总量2883户,入户率144%,完成装置安装共计2000户。同时,市民政部门为市辖三区60岁以上城乡低保、低收入老年人以及特困供养对象、孤儿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申请市财政下拨12.85万元项目资金,由市辖三区卫生健康部门采购疫苗,并在三区共设立接种点30多个,按照健康咨询、预检登记、候种、接种、留观30分钟等环节有序进行。截至11月,经市民政局和市卫生健康委的通力合作,市辖三区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共为2009名城乡困难群众接种流感疫苗。
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
每年新建一批小微公园,已经成为为民办实事的“常客”,为了提升城市品位让群众有休闲娱乐场地,银川市园林管理局科学设计小微公园主题,合理布设园林建筑与小品,形成集观赏休闲、游憩社交、体育锻炼、文化教育、防灾疏散等多种功能的城市街头小微公园。截至目前,6个小微公园均已建成开园,建设总面积19.33公顷。
此外,我市还在培训职业技术人员带动就业上下功夫,今年银川市商务局依托新改造建设的银川家政服务便民市场,完成培训家政职业经理人100名,家政服务员1000名,带动就业超过10000人以上。
银川市通过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从新建一批基础设施到改造一批服务设施,从治理一批乱象顽疾到完善一批政策机制,从提供一批民生服务到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再到化解一批积案矛盾,每一个“关键词”都直击群众面临的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通过多年持续为民办实事,市民幸福感不断得到提升。 记者 李鲲鹏 吴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