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事,再小也是要紧事。兴庆区大新镇积极运用“老刘话心室”和“王叔评理议事点”化解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坚持个性矛盾可调处、共性矛盾能化解的底线思维,尝试在“调”和“解”上做文章,用规劝疏导化解矛盾,用真情实意消除心理隔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真心化解群众“揪心事”
刘伟今年57岁,有公安工作经验,现在是大新镇的信访专干。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访调对接”工作机制,去年8月,大新镇综治中心创建了以刘伟为核心的“老刘话心室”。王永曾任大新镇塔桥村党支部书记23年,现在是大新镇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因为他有多年的基层调解经验,在群众中积累下了良好的口碑,去年大新镇司法所专门为王永打造了“王叔评理议事点”。老刘是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王叔擅长处理劳务纠纷和家庭矛盾,两人经常一起合作。
不久前,几十名被欠薪的务工人员来到大新镇综治中心寻求帮助,王叔、老刘联手进行调解,并通过大新镇综治中心邀请劳动监察执法人员和法官、律师、当事人共同参与调解。两人分别采取“背对背”的沟通方式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又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普法讲理,妥善引导当事人通过司法程序化解矛盾。
耐心消除群众“烦心事”
除了通过“老刘话心室”解决问题外,大新镇综治中心还打造了流动调解平台,将调解室从室内搬到室外。
不久前,大新镇综治中心接到居民反映自来水水质差,社区多次向该居民答复,对方都不满意,继续重复投诉。老刘得知情况后,前往大新镇自来水供水协会了解情况,并让协会提供了水质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显示检测项目均为合格。
“我先给您道个歉,前期是工作人员工作没有做到位,这次我们专门调取了最新的水质检测报告,多项检测项目均为合格。”“如果早提供这些材料,我也就不担心了。”最终在老刘的劝解下,居民消除了心中的疑惑,大新镇综治中心再未接到类似问题的投诉。
细心搜集群众“操心事”
近年来,大新镇始终坚持重心下移、工作前移,一改过去等矛盾纠纷“找上门”的传统模式,以楼栋为基础、以网格为单元,积极开展排查走访工作,听取家长里短收集线索,尽可能全面了解矛盾纠纷信息源头,对小矛盾、小纠纷当场调解,并在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意识。
通过“老刘话心室”“王叔评理说事点”,大新镇已排查矛盾纠纷118起,成功化解涉及婚姻、土地、债务、人身损害等案件108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一室一点”只是兴庆区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深化矛盾调解服务的缩影,兴庆区坚持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牵头抓总,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同时健全矛盾纠纷移交委托等机制,构建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 记者 肖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