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近年来,银川市教育局始终将规范和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好学生资助政策的重要抓手,确保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全面推进落实学生资助政策。
落实资助政策 减轻家长负担
“孩子们赶上了好时候了,资助政策确实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提起学生资助政策,金凤区良田中学学生马天宇(匿名)的父亲高兴地说。马天宇一家四口人,是建档立卡户家庭,哥哥今年到外地读大专,家里有一栋大棚,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忙完自家大棚的农活后就抽空到银川周边打工,收入微薄。“老大每月生活费至少1000元,老二每周饭卡充140元,压力挺大。”马天宇父亲说。自家一栋大棚不足以养活一家人,他又承包了两栋,种西红柿、辣椒,但生活压力依旧很大。“读书才有出路,只要孩子有出息,再苦再难我都能顶住。”马天宇的父亲说。马天宇告诉记者,自己是住校生,每周去学校前妈妈给他10元零花钱,他会省着点花,要留点周五坐公交车回家。
“这个资助金每学期都有,对于我们贫困家庭来说,这些真是帮了大忙,我们要心存感恩,好好教育孩子,让他们长大成人后报效祖国。”马天宇的父亲告诉记者,老二是住校生,每学期资助650元,老大读大专,每学期资助2000元。
“前夫家经济条件不好,孩子爷爷奶奶和爸爸都是建档立卡户,老师告诉我,孩子可以申请助学金。”银川市中关村小学学生李妍(化名)的妈妈说,离婚后,她带着女儿从外地回到宁夏,起初孩子太小没有上学,她也没有工作,日子过得很拮据,孩子上幼儿园后,她入职一家物业公司。“一年补助500元,可以用来给孩子买文具、添置新衣服。听说不仅小学有资助,将来孩子上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有资助政策,希望孩子在国家的帮助下,能顺利成才。”李妍妈妈说。
健全资助体系 去年资助困难学生117993人次
记者从银川市教育局获悉,近年来,银川市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资助工作机制,学生资助项目从少到多,资助面从窄到宽,实现了“所有学段、公办与民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即所有学段(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所有学校(包括公办与民办)全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从制度上基本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减轻了经济困难家庭的负担,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人生梦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国家助学政策的基础上,2013年我市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免学费住宿费,2016年开始实施三区农村户籍学生免学费政策。2023年银川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7993人次,资助金额9147.13万元。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目前资助金额最高,2023年全市此类资助6004.5万元,每生每年免学费1500元~2500元不等。
利用管理平台 实现精准化资助
我市充分利用学生资助信息管理平台,与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库有效对接,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根据不同学生受助需求实行分档资助,不搞平均主义,确保资助标准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助需求相适应;将学生资助补助经费纳入直达资金管理,为学生免费办理资助卡,将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充分发挥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金凤区良田中学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老师虎麻乃向记者介绍,每学期开学后,他们会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里导出需要资助的学生,核实学生在不在校,系统里没有的,只要家长提供相关材料,都可以享受资助。虎麻乃说。去年该校受资助的学生有191名,今年的资助工作也即将开始。
为了加强学生和家长对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的了解,每年春秋季开学季,银川市教育局及各学校分别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彩页、校园广播、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广泛宣传学生资助政策。
近年来,我市学生资助取得了显著成就,谱写出一曲保民生、暖民心、促发展的民生乐章。银川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义务教育、学生资助等重点民生资金使用监管,及时下达各级资金,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学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及时高效。 记者 李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