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的黄河水不但滋养了沿岸居民,也为沿黄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
2018年,江苏、宁夏两省区党委、政府,苏州、银川两市市委、市政府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决定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在银川市黄河东岸合作共建产业园。11月18日,苏银产业园正式挂牌开园,初始目标便是打造一座“东西协调发展、产城融合一体、复制园区经验、服务‘一带一路’”的示范区。
经过三年、1096个日日夜夜的奋力拼搏,苏银产业园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开园以来,园区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招商引资到账资金14.6亿元,全口径税收5亿元。新增规上企业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新增注册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601家,新增劳动就业人口近2000人。共签约、实施项目106个,总投资88.9亿元,来自东部地区的项目占比达到60%,园区已逐步成为东部企业家投资的首选区。苏州工业园的“园区经验”再次走出苏州,在塞上银川开花结果。
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
三年的时间要求一个园区发展成熟,确实比较仓促。但在苏银产业园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其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党对园区一切工作的领导。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苏银产业园党工委严格按照区、市的部署要求,从最困难的企业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解民之所忧,保企业之利。
苏银产业园从企业实际困难出发,全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优化营商环境,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方便企业轻装上阵,解决企业职工后顾之忧,苏银产业园投资建设了9.7万平方米员工集宿区。据了解,景城集宿区项目,拟建设职工宿舍1408套,高管公寓256套,项目建成后可满足5632名产业工人和256名企业高管一站式居住和生活需求。
据苏银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负责人介绍,在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集宿区项目是借鉴苏州工业园成功经验,为入驻企业提供职工居住和生活配套服务,这项举措有利于降低企业前期的投资成本,便于企业职工生活居住,有利于企业的落地发展。“一期项目计划在今年11月底完工达到入住条件,项目完成之后会提供702套职工宿舍,能够保证2800名企业员工入住”。项目负责人说。
“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出的工作热情,转化为履职的真招实策。”苏银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采取发放征集表、入企走访、调查研究、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广征民意,建立“办实事”台账,深刻践行“亲商”理念,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管委会班子成员深入园区企业一线,详细了解企业在建设、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堵点,梳理出两批22个大项70个小项为群众办实事清单,涉及“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优化园区出行方式”等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结20个大项68个小项。
优化亲商服务激发企业活力
招商引资不是“一锤子买卖”,抓招商,不能只埋头“拉车”,还要低头“修路”,切实用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广大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苏银产业园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通过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聚焦医疗健康、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精准招商、高标准择商,截至目前,招商小分队分别前往苏州、杭州、上海等地外出招商200余次,对接项目500余个,并在西安、北京、苏州等地共举办50余场推介会,推动一批优质项目在园区落地生根。
“集约园区资源,让入驻园区的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以最小的成本撬动更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苏银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借鉴苏州工业园发展经验,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了1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项目将成长性良好、产业定位明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招引重点,打造产业聚集发展区。项目占地150亩,共有13栋单体,这些厂房能够进行多样化分隔和使用,为机械加工、电子零部件等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目前,已有锐创达电子触摸屏等5个项目进场装修,4个项目即将入住。接下来我们重点是要和苏银产业园管委会的招商部门一起携手加大招商力度,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东部地区的企业落户到我们苏银产业园来。”宁夏逸睿置业有限公司苏银工业坊项目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苏银产业园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园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速明显。2021年1月~10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居全市园区之首,同比增长38.1%,是2019年的2.9倍;全口径税收同比增长88%,是2019年的1.5倍;招商引资到账资金是2019年的30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银川产业园区板块前列,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大科技投入助力园区发展
“科技引领创新进步,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作为宁夏首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银产业园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据了解,截至目前,园区规上企业累计完成研发费用共计1.94亿元,R&D投入强度达到2.6%,在全区处于领先地位;园区各企业累计申报并授权各项专利125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实用新型专利104件、外观专利7件。
“塞上归谷筑凤巢,归国学子创新业。”在科技产业不断落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的情况下,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银川·医疗健康)也花落苏银产业园。“海归小镇”是欧美同学会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集聚海归人才和海归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欧美同学会智力、技术、资金等优势,大力引进留学归国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银川·医疗健康),主要发展以医疗器械为主,融合生物医药、保健食品、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等产业的医疗健康产业集群。近日,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召开线上推介会,会上,管委会负责人指出,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银川·医疗健康)作为我区重点大型医疗健康产业集群项目,园区将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推进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海归学者、企业家到苏银产业园投资兴业,打造具有特色的归国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坚持绿色发展彰显“苏银力量”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苏银产业园位于黄河岸边,“绿色发展”是园区始终坚持的理念。为答好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苏银问卷”,园区始终坚持比较高端的产业定位、坚持“两高两低”的择商标准、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三年来,园区治水、用水效率不断提高,以亩产论英雄,提质增效、动能转换深入推进。截至目前,园区拿地的工业及配套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达278万元,全部达产后预计亩均产值519万元,亩均税收35万元。规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0.22吨标准煤,万元产值水耗2.8立方米,均低于自治区工业园区平均水平,为先行区示范市建设贡献“苏银力量”。
“以前是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污水混合处理,其中工业废水大约3000吨。随着产业园招商引资,更多工业企业进入到产业园,我们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无法满足污水处理任务。”苏银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项目负责人说道。针对这一问题,苏银产业园对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截至目前,工业污水处理厂一阶段工程即将完成,日处理量可达2.5万立方米。为实现“污水100%截流、中水100%回用”目标,苏银产业园在加大污水处理力度的同时,还投资2.4亿元建设中水厂,通过实施中水回用项目,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到园区工业生产、园林绿化、生态补水等,让“废水”变“活水”,从而提升园区整体承载功能,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作用。
“蓄势腾飞正当时,砥砺奋进谱新篇。”借助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未来,苏银产业园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贯彻新理念、拥抱新格局、踏上新征程,争取经过5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打造成为产值超过千亿元的现代化园区,向建设“东西协调发展、产城融合一体、复制‘园区经验’、服务‘一带一路’”的四个示范区迈出坚实步伐,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李鲲鹏本版图片均由苏银产业园管委会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