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川经开区以节水型园区建设和用水权改革为抓手,严格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四水四定”原则,精心管控、细致管理,通过出台鼓励节水控水支持政策,全面推动园区水资源利用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
为了把宝贵而有限的水资源用到关键处、用在刀刃上,银川经开区科学布局,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在源头节水方面,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下足功夫,通过冷却水循环回用、废水处理再利用等措施,深度挖掘节水空间,企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我们坚持节水优先,将衬底加工厂产生的废水通过技改处理后回用于长晶工厂,污水排放量由原来的40万立方米/年缩减为10万立方米/年。”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设备工程部能源管理员汪嘎嘎说。
截至目前,银川经开区已先后实施节水改造项目40余个,创建节水型企业21家,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8%。银川经开区还科学编制中水管网系统规划,投资1.7亿元建设再生水储存设施和输配管网,将再生水引入中环、隆基、西夏热电等重点企业,提高再生水使用率。
目前,银川经开区已建立了重点用水企业监控名录和用水台账,完成了50余家工业企业的用水权确权工作,近70家企业全面建立了工业用水台账,工业确权水量约2000万立方米。“企业去年的用水差额在10万~25万立方米,银川经开区和市水务局等多个部门主动与企业对接,靠前服务,帮助我们最终完成了25万立方米跨县区、跨行业的用水权交易,有效缓解了用水不足。目前我们正在开展中水回用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节水控水的空间。”宁夏中欣晶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安环部职员吕飞说。
创造新经验,闯出新路子,银川经开区在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逐步破解了用水权改革所面临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提高园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截至2022年底,银川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家,再生水利用率达40%以上,水重复利用率达97.96%以上,节水型企业覆盖面达到90%左右。 记者 闫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