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请出示行程码、同行密接码、核酸检测证明!”
“好的,叔您稍等一下,我用手机扫一下!”
……
11月8日,在中卫工业园区宁夏钢铁集团门口,23岁的马东升前来应聘,顺利通过了“扫码”关才得以进入。
“现在太方便了,手机扫码啥都清楚了,也不耽误事。”宁夏钢铁集团安保人员冯永刚52岁了,但疫情防控流程他一点不马虎。
大数据、5G热成像、云医疗、健康码自动核检……
是的,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卫市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智能手段,提升疫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通过接入疾控中心、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医院、卫健、发改、工信等多个部门疫情防控相关数据,结合社会综治平台,依托“我的宁夏”APP等系统在全市疫情防控指挥调度中心搭建起了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为全市智慧抗疫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中卫火车站、中卫高铁南站、防疫检查站,都安装了红外线热成像测温系统等信息化设备,运用科技手段助力疫情防控。
“只要群众填好信息,我们只需扫码就可以上传信息。”医护人员王宁说,这样大大提高了核酸检测采样效率。
前几日,中宁县、沙坡头区进行了城乡人员核酸检测。借助5G信息化技术平台,一场“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的全民排查筛查工作高效率完成了。
在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外,由蓝卫通提供的全区远程会诊平台随时待命。通过该平台还可实现全区的远程培训,搭建起与外界学习交流平台,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全面提高诊断水平和鉴别能力,带动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同时有效降低因人员聚集引起交叉感染的风险。
“今天远程接诊的患者多,有时一天能达到70多人。”在中卫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主任医师俞风雷正坐在电脑前,查看县(区)村镇医院上的患者心电图。
不仅如此,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中卫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利用已建成的互联网门诊,通过“云会议”“云直播”等“隔空”方式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开展疫情排查和救治工作。
历史和事实表明,要战胜疫情,科技是最有力的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面对疫情,中卫市充分利用新型技术手段,使用智慧平台,既丰富了基层疫情防控组织体系,提升了疫情防控工作效率,让疫情基层防控更加扁平化、智慧化、高效化,也充分发挥了大数据在人员排查、精准定位中的功能,加强了疫情态势研判,确保疫情防控科学有效推进。
除了助力本地疫情防控,中卫市还组织誉成云创等西部云基地落户企业推出病毒数据研究超算平台,并联通了中卫至北京、湖北、广州科研院所的光纤链路,为科研工作者病毒基因测序、疫苗研发、药物筛选、病毒突变预测等工作提供分析运算,先后为国内多所科研机构提供病理数据算力支持。
自11月1日起,中卫各中小学、幼儿园暂时停止线下教学,实行线上教学。为了确保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中卫市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成果,依托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现代技术搭建在线课堂,组织部分学校学科骨干教师承担在线课堂直播任务,教学内容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学生防疫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10余门课程,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覆盖全体的优质在线教学资源。
“虽然在家,但我们的课一样都没有落下。”中卫中学高三(4)班学生张嵛说,班主任老师还通过宁教云APP及时反馈学生听课成果和存在问题,在线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
……
中卫以强大的科技力量为支撑,为全市人民增强了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遭遇战的底气和信心。 全媒体记者 张秀 |